传习录笔记134 2018-08-25

传习录下

【原典185】

【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扞格。惟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著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真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的容易,便是大贤。】

【译文】

九川问:“我反省自己的念头思虑,有时候呢是一些邪念妄念,有时候呢是思考平治天下,想到极处,沉醉其中,津津有味,便难以摈去。觉察得早的话还好些,觉察得晚就更加难以去除,越用力克治,阻力越大。只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其他事,才能忘掉。我这种清除思虑的方法,似乎也没有坏处。”

先生说:“何须如此,你只在自己良知上下功夫就行了。”

九川说:“我说的正是那良知没有醒觉的时候。”

先生说:“我这里自然是有功夫的,怎么会需要你再找其他方法呢?只是你功夫间断了,便遮蔽了良知。既然功夫间断了,接上就是,哪需要去找别的办法呢?”

“那真是一场鏖战啊!心里明白,却又去不掉。”

“这需要勇气!用功时间长了,自然就有勇气。所以孟子说这是集义所生。能轻易战胜妄念,就是圣人了。”

  【九川问:“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

 

 先生曰:“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合。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

【译文】九川问:“这致良知的功夫,心体上倒是明白,但是解释不通书上的文句。”

先生说:“只要你解心,谁让你解书。心明白,书自然融合。如果心上不通,却要把那书的文句搞通透,那反而生出事来。”

【解读】这两段话一般没有功夫的人难以读懂。这与禅宗的功夫应是相同,非文字能解释,打坐有感悟的人一看便明白。这是一种体验,不是书本上的道理。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


���>��0o��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 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
    汉唐雄风阅读 8,575评论 0 5
  • 1 是否你的失落像那随时爆破的气球 抛物线的抛开 成了满天的烟火或是泡沫 2 是否你的心加了一把透明的锁 密码的指...
    玉米粉阅读 1,521评论 11 6
  • 你跟我说,你的大学生活过得不快乐,听了你很多毫无头绪的倾诉,我想你的大学生活都是三个字:忙,盲,茫。 你大概是太忙...
    北芷南执阅读 3,596评论 1 4
  • 印度人有句名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
    苹果老师2阅读 6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