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纪录片很火,名叫《富翁谷底求翻身》,讲的是一个55岁的亿万富翁格伦史登斯,隐姓埋名去一个陌生的小城镇,挑战如何用90天从100美元赚到估值100万美元的故事,他不能使用原先的人脉资源,仅有的只是100美元、一部没有联系人的手机和一辆破旧的皮卡车。
当然其中有一些小伙伴吐槽质疑纪录片半真半假,说什么剧组暗中帮助,要不然怎么那么巧就捡到值钱的轮胎,而且还能那么巧的卖到高价呢。还有房子也是,怎么就那么快高价卖出了呢,按照美国的行情,速度不可能这么快等等。还有吐槽什么摄影机加持效果,要不然别人生活那么困难,为何还愿意在无薪酬的情况卖力干活。还有吐槽国情不一样,在中国不现实。
抛开这些,我们先来看看主角格伦史登斯的简介,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酗酒成性,他在读小学时就被诊断阅读障碍,成绩垫底,14岁就当上了父亲,后来自力更生创业,最后成为了身价22亿美元的富豪。不少人说他成功靠的是运气,但他从不这样认为,他一直想证明美国梦还存在,跨越阶级的机会还有很多,只要你有实力。他十年以来都惦记想证明自己还可以白手起家。于是就有了这档纪录片。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前面有那么多小伙伴吐槽,但我觉得里面还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他的思维和处事方式。首先脑洞就很新奇,原来创业不需要那么长时间、那么多资金、那么多的机会运气,也没有想象中的万事俱备再开始,如果换成你,你敢尝‘试90天用100元去创业吗?
其次我将主角的挑战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阶段
先解决生计,再谋求发展。
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放平心态,去找可以做的工作挣钱。
先找买家,再找对应产品去卖。
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目标来完成。
把大目标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
站在客户的立场,观察别人,说服他们需要你卖的东西,而不是强调你有多厉害。也就是你能帮助他什么,而不是客户能帮助你什么。
第二阶段
利用现有人脉,利他型社交,设计交易模式,实现共赢。例如建议曾雇佣他印衣服的老板一起在节日卖纪念版定制T恤。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计划。
第三阶段
市场分析,利用政府提供的福利资源,激励政策,帮助自己更好选择创业方向,更好落地实施市场真正需要的东西。
向行业先驱和其他创业者取经。
拓展新的人脉,利用当地特点。
找对标企业,且每做一件事都会找行业的专家出注意。
主动寻找机会,被动的人不会成功。
被拒绝也没关系,认定后要想办法解决,再去尝试让别人同意。
第四阶段
寻找创业伙伴和员工。联系所需行业岗位的精英。开门见山的谈论自己的梦想,目标愿景,激励他人加入。实施中,放权让别人自主安排,引导他人积极主动思考和行动。
不要找借口,不要轻易放弃。遇到挫折立即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负面情绪或放弃。
整个过程目标坚定不移,并让所有团队成员都清楚整体目标和各自任务目标及行动。
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之前,先做好充足的行动预演。
不会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合理利用安排擅长的人去做。察言观色,会识人用人。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才开始。等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再说,可能就晚了,时机不等人。不存在一个时刻你将所有事情都想明白,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完成一些基本关键步骤后,先小步快走,再不断地根据情况调整。
与竞争对手保持良好的关系,化敌为友。合作共赢,互利互惠。比如主角在活动日没肉了,去跟别的商家借或是换,来保持当天的销售额并稳固顾客的心。
别把努力工作和结果混为一谈,要聪明工作,重点在于你最后做到了什么。
企业的重点是未来,预测趋势很重要。
强烈的时间观念,设置deadline,90天可以做很多事情,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时间,反而容易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