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朋友和我说,你学了埃里克森模块1之后,你会更加有感触。今天上到了模块1的第三天,终于憋不住来写下感悟。
现在的我,坐在酒店的大厅里,大厅里有5张桌子,我就中间的桌子上,对面有个书架,有个保安正在刷着手机,然后还有要给帅哥正在和美团联络要退掉学府路的房间,订到这里来。
而我的儿子在房间里。
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旅行我的承诺。就在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和儿子约定:他修正完作业后,我就到大厅里做事,他在房间里看电视到11点。
在儿子修订完作业后,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赖掉。这个时候,恰好教练的感悟来了,这个时候,我的羞愧感油然而生。我一直号称自己要做到知行合一,我要做到教练的生活状态,居然要干这个事情。于是,我就做了决定:我来大厅里。
我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而在之前,我可能就会和儿子大讲道理,然后还理直气壮地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但,我认为我也做到了
那个当下最好的选择。
这个认知是怎么发生的呢?怎么就从以前理直气壮的违背诺言到现在遵守诺言。这可能就是知行合一的力量,同时,这个让我重新觉察了我这三天的埃里克森教练之旅。
我终于知道:至少在今天晚饭前
我只是觉得自己找到了教练位置
回顾三天来的发言,我觉得我释放了自我,然后澄清了我以前的很多疑惑。于是,在课堂上,我的发言就特别多,有时候就很犀利,嗯,是的,犀利。在埃里克森教练的五项原则的掩护下,做出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其实,是真的在这三天里,在三天前的认知里,
我做出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直到今晚,在敦敏发出收获感言的时候,我突然发觉我今天做的,我说的话的那个当下也脱离了教练位置。
第一件事 在课堂上,有人提起用所学的知识(不记得是逻辑层次,还是三脑了)教练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的问题。然后我就直接接了过来“我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孩子是有无限可能的。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就扼杀了这种可能性”。当时,甚至到中午我都觉得这是对的。
就在刚刚,我突然觉悟到,在今天教练这个场域里,我违反了教练原则,违反了我自认为我做得非常好的教练原则。
1. 每个人都是OK的----这里,我认为我的建议是对大家好,是对这位同学好。现在想来,当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认为TA是不OK的,所以才需要我提醒。显然,我现在觉察到当时如果真的秉承“每个人都是OK的”话,我只需要在旁边陪伴TA,让TA自己知道就好。如果一直不知道呢?那就是TA不需要我这个教练,TA觉得自己OK啊。TA自己觉得OK,那就OK啊。
2. 客户拥有资源----当我说出“我不建议”的时候,我就是在“建议”了。这在三脑中,对方能图画出的就是“一个指手画脚的家伙”
3. 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我认为TA没有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而做出当下最好选择的是客户,是TA,不是我这个教练。
4. 每个行为都有正向意图----显然,TA的行为背后正向意图可能有:希望帮助家长,希望帮助到孩子找到兴趣点和未来发展,希望这个分享能带给课堂上的老师们有更多的领悟。
5. 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在我急于说出“我不建议”的时候,我认为TA是恒定不可变的。
好可怕的领悟,一身冷汗。幸亏在今天领悟了这么多,还可以挽救下我在教练们、老师们脑中的形象。
写到这里,我知道这也是我自己对我自己的评判,这是不是也违反了教练原则。^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