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游(二)
第二章 庄子论圣人之道
这一章不是寓言而是政论文,是庄子对行圣人之道的直接阐述。第一段,庄子阐述了何为圣人之道。第二段,庄子列举了欲行圣人之道所要把握的原则和要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译文:天地拥有大德而不彰显,宇宙运化有序而不失度,万物有伦有理而不昭示。圣人秉承天地之美德,因循天道之法而通达万物之理。故至道之人为常人所不为,圣明之君成常人所不成,乘天地之势,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是庄子在用自己的语言转述老子的道论。天地有大美,是指天地有德,滋润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美,本意好,这里以美代德,大美即大德。不言,指天地不自夸其功。四时有明法,是说道执掌宇宙,主宰天下沉浮,一切有条不紊,章法清晰。四时,不单指四季变化,而是借四时喻比宇宙间一切运动变化,包括自然变迁,阴阳交替,世事兴衰,生死轮回。明法,指这些运动变化不是随机的,而是道精心设计的,有明确的规律可循。不议,指宇宙的演变进化不可抗拒。万物有成理,是说万物各有形质,各显其能,各为所用,各归其命。万物,不仅指事物,也涵盖生命。成理,有一套完整的章法伦理;成,代表完美,不作生成解。不说,指成理隐藏在事物的背后而不显而易见。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上一句说常人不明道,这一句开始阐述何为圣人之道。所谓圣人,就是完整继承了天地的美德,而又通晓宇宙变化规律和万物作用机理。原,本义本原,这里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圣人将天地的美德作为做人之本。达,通达。与前句相对照,便知圣人就是得道之人,体现为有德、从法、顺理。有德,是有天地之德;从法,是通晓宇宙运化规律并能顺势而为;顺理,是掌握了万物的作用机理并能依理行事。
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至人、大圣,都是指圣人,即得道之人。不作,也是无为的意思。圣人无为,是因为他通达天理,掌握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顺理成章,天人合一,无所不为。无为、不作,都是指不为常人之所为。所以,关键的关键,是要学会效仿天地,这便是观于天地之谓也。于,从。天地之谓,天地的法则;谓,本意述说,这里引申为呈现的规律。
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译文:道演绎至今早已千回百转,它的智慧和力量,主宰着宇宙变幻、世事变迁。大千世界,生死更迭,万化缤纷,谁还能说出自己缘自何方?万物翩然来世,好似古来有之,却不知曾几何时,这世上本无物无事。宇宙虽大,却始终跳不出道的掌心;毫毛虽小,却终能容得下道的全身。天下兴衰存亡,是道的不朽之作;宇宙变化运转,是道的精心安排。若亡若存,道浑然而不察;神明玄妙,道盎然却无形;养育天地万物,道施德却不为知。凡此种种,皆为道禀,乃万业之根,万物之本。圣人之道,察之于天,悟之于心!
上一段说了圣人之道就是效仿天地,顺应天道,行无为之事。这一段是在告诉人们,天道又有哪些特征;人们在体察道时,又要注意哪些事项。
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这是说道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发展的。人们不知道道是何时产生的,但它演绎至今已发生了千变万化,它的作用与规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改变。也就是说,人们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世界,这样才是遵循了道的法则。今,当今。陈鼓应等援引刘得一本将“今”改作“合”,不可取。彼,指道。流行庄注将“彼”作“天地”或“物”解,不可取。两者的失误在于没有领会“道自身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庄论。神明至精,指道的智慧和力量。
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自道生天地以来,万物历经沧桑,生息繁衍,变幻无穷,以至于如今的人们,全然不知物从何来。道家的宇宙观是道生万物,而儒家的宇宙观则是万物自生,这在《知北游·第十一章》“儒家宇宙观”中有详述,这里不展开。儒家的宇宙观,便是庄子这里所指的不知物从何来,只知物生物,而不知道是万物之母。死生方圆,指生死更替;方圆,方变成圆,圆又变成方,指变幻无穷。
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万物翩翩然来到世间,轻松自如,似乎已成天经地义之事,以至于人们认为,物生物就是亘古不变的现象,全然不知天地诞生之初,是浑然无物的。扁然,轻松自然;扁,同翩。以,通已。固,本来。这里庄子在借用宇宙诞生之初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来阐述道是变化发展的。常人所见的是猪生猪,牛生牛,但圣人却能超越这种认知,见到猪牛同宗,人马同源,这便是道的变化发展观,是道的精髓所在,是体察天道时要牢牢把握的准则。
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这句是在说道无处不在。无论宇宙多么广袤,也跳不出道的掌心;无论毫毛多么渺小,也能装得下道的全部化身。六合,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合一,指整个宇宙。其,指道。未离其内,逃不出道的范围。秋毫,秋天鸟身上长出新毛,最细最软,比喻极其渺小。待(读呆),本意逗留(待一会),这里表示拥有。之,指道。待之成体,是说不把道装进去就不成其为毫毛,意思是道比毫毛还要小,也隐喻道是毫毛的灵魂。
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这是在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天下沉浮,把天下沉浮这一社会现象视为有生命之物,终身不会亡故;换言之,就是天下兴衰更替,世代如此,也永世不变。沈,通沉;沈浮,沉浮,指天下兴衰更替。故,亡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阴阳四时,本意是白天黑夜和一年四季,这里泛指宇宙间一切运动变化。序,秩序,有规则。庄子这是在说,道不仅无处不在,而且还无所不能,不但能驾驭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而且也主宰人世间的兴衰存亡。
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这句是在说,要体悟道的真谛,必须突破常人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道在常人眼里,似有似无,若亡若存。见到日转星移,天地沉浮,似乎能感到道的神力无比,但若想加以求证,却又不闻其声,不见其形。更有甚者,道生养万物,如母育子,而子却不知有其母。惛,同昏;惛然,若有若无的样子。油然,充满活力;油,取其光亮义。畜,畜养。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道的上述种种禀赋,构成了世界的本原,也是认知道的关键所在。所有这些,都需要从体察自然和社会现象中获得。此,指上述道的一系列特征,不单指前句。观于天,以天代世界,指考察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