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手一欠点开了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板块。游戏规则是24小时内找好友帮忙把所选商品砍到0元就可以免费得。“免费”二字就在我心上那么一动,便选了个“小度在家air”开始砍。
最初的时候是非常顺利的。说是要分享朋友圈才可以减掉金额,其实只要点开微信不分享任何人都会减掉不少金额。
操作两次这样的“貌似”分享之后,这方法就不灵了,这时跳出了一条提示,意思是只要分享给三个人就行了,三个人简单呀,老公、女儿、婆婆,又减掉了不少金额,这时候蹦出了一个进度条,其实显示的砍价百分比,但我当时觉得是金额。
于是我就跟着这些不断跳出的提示,左点一下,右点一下,一顿操作得不亦乐乎。
加之屏幕上方不断跳出刚刚又有多少人免费得到商品的提示,屏幕左侧不断有熟悉微信好友免费拿到了xx商品的诱惑,更坚定了我不劳而获的幻想。
我红彤彤的进度条一点点往前涨着,眼瞅着就要满了,免费商品似乎离我越来越近,成功好像唾手可得。
当我的进度条显示到了0.2时,家人群已经全都分享完了。这时近在咫尺的获得感占了上风,我开始分享给微信里的好朋友,好朋友砍了一轮变成了0.1.
不愿轻易放弃的好胜心又占了上风,我开始督促好朋友们帮忙转发。心里隐隐的起了点变化,原本只是自己的游戏,觉得最多麻烦到亲朋好友,但有一个时刻突然来了劲头,差点给孩子的班主任都发了帮砍链接。
我咨询了页面中不断被弹出来诱惑我的那些砍成的小伙伴,得到答复是肯定的,他们确实砍成过,得到了商品。
原因是很久以前,拼多多在推广的时候,新用户还有很多,而新用户的刀是最好用的,刀刀见血,而老用户的刀已经钝的不像样了,砍一下才掉个1分、2分钱。
而我的周围已经没有未开垦的处女地了。拼多多已经成为大家的手机必备app,要实际完成这个游戏,没个百十号、甚至几百号人是不大可能了。
所以,我理所当然的不会成功。
但是这次砍价却成了我对自己周围人力资源的一个检测。
就像水中的涟漪一样以我为中心扩散开去。
我当然知道这是个无聊的游戏,不能把链接发给不太熟悉的人。
所以我麻烦的都是最熟悉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不马上点开链接帮我砍价,我还会语音追过去催促。
我的朋友必须要有求必应。特别可爱的姐姐妹妹还认真的问我,你砍的是什么呀?那么喜欢吗?我送给你一个得了呗。。。。。。
虽然是至亲好友,却也有近期没联系的。于是就借着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缘由,我昨晚跟好几个久未谋面甚至谋声的好朋友开启了聊天模式。
甚至还让一个远在美国的闺蜜下载了拼多多,完成了她的“处女砍”!
倾听了因为在医院工作最近压力山大的表妹的焦虑;打听了一下疫情环境下美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在两任总统交接的节骨眼发生的政治事件,在民间的发酵情况;跟跆拳道群里的家长一块交流下拼多多的砍成记录,找教英语的孩子小姨顺便唠唠孩子英语提分技巧……不知不觉度过了欢乐的一个晚上。
搞的连日更都是凑的材料,学习强国都没学满分。
于是我知道拼多多为啥叫“社交购物平台”了,这社交功能就是这样显现出来的!
当微信逐渐沦为工作软件,加入了很多只联系几次甚至只为了传个文件、图片的陌生人,朋友圈变成卖场,刷很久才会找到一个真正的生活记录,很久以前我就几乎放弃了对朋友圈的批阅。
而这次砍价却让我意外地拨开微信通讯录的层层迷雾,去找到生活中那些在乎我的和我愿意麻烦的人,这还真是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我以砍价开始,敲开了好几个让我有着温暖记忆的名字,瞥见大家忙碌生活的一角,开心的彼此问候,让我知道还有那么几个人一直会关心关注我,对我有求必应,而我还是那个惦记他们,有点事就想着鼓动他们的人!
老朋友们!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