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爱哭。孩子的哭声会他感到烦躁,继而怀疑自己为人父母的能力。心想:有什么事说呗,为什么非要哭呀?有时甚至会强行阻止孩子哭泣:“哭什么哭,一点都不坚强。遇到一点小事就哭,怎么做男子汉?”甚至会命令孩子憋回去。
其实父母不知道的是:哭能帮人宣泄情绪,缓解90%以上的压力。哭泣,跟笑一样,都是天然的、健康的,是不具破坏性地释放情感压力的方式。
记得一位的朋友曾经很认真地说:“不让孩子哭太残忍了,就像咯吱你痒痒时不许你笑一样,会憋死人的。”
哭是人类表达情感最原始的方式,孩子从一出生就伴随着哭声。大人跟孩子传递的“不许哭”,会让孩子认为哭是不好的、是丢人的、难堪的。
正确的做法是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
寻求关注、宣泄情绪、语言能力发展不足、关系紧张、被冤枉了、气质类型、生理因素、触觉敏感、安全感不足,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孩子哭泣。
哭是本能,但要让孩子学会勇敢、独立的解决问题,则需要我们耐心地教给孩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哭泣的孩子呢?
一,让孩子没有成人介入地感受自己的情绪
大人的态度会削弱孩子真实的感受情绪。进而产生压抑和逃避的心理。没有偏见地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无论是开心还是伤心。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感没有对错之分。就是内心涌出的自然的一种感受而已。让孩子学会和情绪相处,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让孩子没有恐惧感的展现情感
如果大人对孩子说:“哭什么哭,给我憋回去!”会导致孩子小心地展示情感,或者对某些情感产生恐惧。孩子看似变坚强,不哭了,但这会导致他对哭这种重要的情感产生了抵触恐惧。强颜欢笑的人生让他变得更痛苦。
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通过讲道理和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停止哭泣。当我们越能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就越有机会拥有好心情。
可以问孩子:“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然后静静地认真倾听孩子。当孩子想要你离开时,你可以说:“我尊重你的想法,我去厨房做饭,如果你想找我时,我就在厨房。”表明:你愿意尊重孩子的想法,但绝不会抛弃他。
让孩子学会区分情绪和行为。学会合理地释放情绪。孩子不仅会哭,还可能会满地打滚或者打人。告诉孩子:可以生气,但不能打别人;可以伤心难过,但不能自我伤害。引导孩子通过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玩玩具等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
注意: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发脾气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从而被孩子控制。
三,给情感的成因贴上标签
是悲伤、压力大,是伤心、还是失望。你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伤心的滋味,现在看起来,你已经好多了。你体会到了从特别伤心、到有点伤心再到伤心消失的全过程。下一次,你可能就没有那么伤心了,或许等你长大以后,就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值得伤心的事。”
允许孩子哭泣的父母,更容易养育出一个内心柔软又坚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