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不容易,不是说说而已。
7月28号下午,在成都炙热的午后,我从午睡中昏沉地醒来。打开手机,看到老师发来的消息:“请你写一篇我著作《阿格妮斯·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性研究》书评,2000字左右,8月底交。可以吗?”虽然是带着征询的意味,但我知道导师下了新的任务了。
在此之前,我有三门专业课的课程论文尚未构思。6月份的时候,导师曾围绕固定的一篇论文要求师门学生撰写论文,加上这一篇,8月份我需要完成的论文一共有5篇。但是当时,我还在忙其他事情,没有进入论文写作的状态。
8月中下旬,我开始着手看书,准备书评的写作。《阿格妮斯·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性研究》这本书,是傅老师在研读赫勒大量著作基础上,从审美现代性角度切入她的理论观点而撰写完成的。基于此,本篇论文能否成形,面临着三个挑战:一、阿格妮斯·赫勒的著作我基本上没有读过,能否理解书中的观点并中肯地评价傅老师的观点,无疑是存在难度的;二、现代性与审美结合的审美现代性理论,我了解的不深刻;三、学术性书评写作的规范和格式等要求,此前没有学习过,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决定依次解决。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陆陆续续读完了这本书,对书中的很多概念和观点还不是很理解,于是回头又快速看了一遍。书看完了,但是依旧没有头绪。
于是决定暂停,找了一些如何撰写书评以及相关规范的文章来看,大致明白了书评内容的构成和结构,也意识到写书评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在国外,书评往往都是著名教授或学术期刊资深编辑来撰写,写出的书评要能够讲述清楚被评书籍的核心内容和观点,并评析其学术价值。明晰了学术书评的一般规范和要求后,我感到压力很大,陷入了困境。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太多了,要提取主干,把握核心观点,有一定的难度。
我又回头重新看书。在原有理解基础上,补充阅读了赫勒相关的部分著作,进一步理解了书中的观点。当我把书再一次合上的时候,整本书的框架和核心内容,已经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趁着阅读后思路正顺,在电脑上一口气写下了2000多字。
然后,思维再次陷入停顿。我已经完成的文字大部分是对书里面核心内容和观点的梳理、把握,要对这些理论观点的学术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是个难题。于是我又一次开始查文献、看论文,看同类书籍和论文的评论性文章,学习思路和方法。慢慢地,找到了切口。恰好又看到了另一篇评价赫勒其他书籍的评论,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之后,慢慢知道该如何去调整和修改。
就这样,原本的2000多字被我删到800字,又慢慢补充到2000多字。之后就是逻辑顺序的调整和语言的润饰。
8月30号,我压着最后的期限,把论文发给了导师,导师看过之后说基本可以就一遍通过了。9月份的时候,接到了期刊编辑的电话,告知了用稿通知和相关信息。那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放下,在自习室外的走廊,我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这篇论文的写作只有半个月,真正写作时间只有一两天,却实实在在锻炼了我的论文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只有短短2000余字,写作的难度却并不比大论文少,相反更需要语言的凝练和逻辑的严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于我而言,只是一个开端。
2017.12.15日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