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钱钟书大师为我们指点迷津

文 | 萃辰天心书院院长 · 印安(陈伯安老师)

我国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钟书,一生潜心治学,著述宏丰,成就斐然,享誉中外。早在他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时,清华大学精通中外文学的著名学者吴宓教授,曾多次对他的学生们感叹道:“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人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钱钟书也确实名不虚传。早在孩提时代,他就手不释卷地博览群书,并且善于想象和联想,常常思考一些“可笑”的问题。比如,看了《说唐》以后,他想:《三国演义》里的关公如果进入《说唐》里,他的青龙偃月刀只有八十斤重,怎能打过李元霸那一对八百斤重的锤子?可是李元霸那一对锤子到了《西游记》里面,又怎能比得上孙行者那一万三千斤的金箍棒呢?类似这样幼稚的想法,看来有些可笑,但可看出钱钟书从小就善于思考,养成了好的读书习惯。

上初中时,当钱钟书的同学们按部就班地学习英语教科书时,他却一本接一本地读起外文原版小说。在他看来,上课用的教科书是教师编写的,编得再好也是教科书式的英语。只有读英语原著,才能学到地地道道的纯正英语。他这种方法果然有效,英语水平远远高于一般同学,连外籍老师也夸奖他的英语地道纯正,不夹杂一点中式英语的腔调。

考上清华大学之后,钱钟书下决心横扫清华图书馆。凭着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勤奋,他几乎读尽馆内藏书,成了令学子钦佩的活字典。有一次,他的同学曹禺和吴组缃来请教他,想让他推荐三本好看的外文书籍他们看。钱钟书不假思索,随手拿起桌上一张稿纸,一下子给他们写出了四十多本外文书,包括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正反两面,令两位同窗好友大为惊奇,油然而生敬意。

清华毕业后,钱钟书和他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同在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教,一时传为美谈。钱基博先生是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钱钟书却后来居上,在学术上超过了父亲。钱钟书一次在课堂上谈起他父亲,说“家父读的书太少”。有个学生把这话转告给钱老先生,没想到钱老先生却坦率地说:“他说得对,我是没有他读的书多。首先,他懂得好几种外文,我却只能看林琴南译的《茶花女遗事》;其次,就是中国的古书,他也读得比我多。”

钱钟书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在读书时,既能进得去,也能出得来,从来不迷信古人和权威。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常常在课堂内外,指出许多教授们在课堂上或学术上的错误。著名教授朱自清、冯友兰、赵万里、周作人等人都受过钱钟书的批评,充分体现了钱钟书“敢于权威论短长”的治学精神。

究竟应该怎样读书,钱钟书大师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讲 师 简 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2月21日 星期四 晴 亲子日记第473天 忙碌且充实的一天,早上送儿子到学校后,直接出发了去了单位,在单位里...
    浩硕妈阅读 97评论 0 0
  • 七夕鹊桥七月会,银河落尽灵犀存。 夜捋乌发执伊手,忘知今夕桂满城。 东风有幸遇佳期,再卷朱阁入我门。 东流临淮三千...
    徐達開阅读 257评论 0 1
  • 年越近,心越乱 想回家,却又怕回家 梦里几番萦绕 回家却心凄凄 门前、庭院、大街上 再也不见我的娘 又是一年春节,...
    枣园草阅读 1,170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