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庄稼的学问

八十年代初,山东分田到户。

我家就分了一亩半的好地,其余的几块地除了溜岗子地,(一头高一头洼,指地不平。)就是盐碱地。溜岗子地上头庄稼长的弱,下头还行。盐碱地一弧一片的庄稼苗出不齐,有苗的庄稼也长的不好。主要是地缺少土杂肥,土壤酸碱性失调,在生产队里疏于管理,才造成了这种局面。

那年打的棒子(玉米)不够吃。收割完棒子之后,我和父亲把溜岗地撤平,撒了些土杂肥,把盐碱地撤平,把畦背扶的大而高,并把一些烂麦秸,烂麦糠撒满地,并把水浇的大大的,(这样可以压碱),翻地的时候撒了些过磷酸钙,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改良土壤,增加养分。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农机具,只好用人翻地,翻地之后我和父亲,大哥大嫂,以及二姐好几个人拉靶靶地,把地靶面活了才能耩地,经常是肩膀上裹上个毛巾,以防被绳子勒肿。尽管这样肩膀还是被绳子勒的又肿又痛。耩地的时候也是用的两条腿的木耧,既一人扶耧,一人驾辕,既是把辕绳套在脖子上,两手抓着耧竿,两边陪上人用绳子放在肩膀上拉着,这样干很费精力,但没办法,刚开始分田到户的时候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耕地播种。为了麦苗出的齐整,耩地的时候又多下了些麦种,功夫不服有心人,过了几天,麦苗出的那叫整齐,路过的村民无不拍手叫好。此前平整土地的时候,有的村民说我家瞎折腾,当看到出的成垄的麦苗,不得不闭上了嘴巴,心服口服。

第二年开春,刚过完年没几天,我就做起了小买卖,主要是下乡收啤酒瓶子,罐头瓶子,啤酒瓶子一个一毛或一毛二买,卖一毛七,罐气瓶子一个三分或五分买,卖八分或一毛。那时候不像现在,喝啤酒的少,收来的带油的啤酒瓶子回家之后用水放上碱面洗,洗刷干净才能卖,不然卖不掉。

就这样一天也能赚个七、八块,甚至十几块。

现在这点钱不值一提,可在那时候能起大作用,那时棒子八分或一毛一斤,小麦两毛一斤,一袋子碳酸氢铵才七、八块,尿素才18块一袋子。就这样我天天骑着大铁驴车子走街串巷赚来的钱,一边籴粮食吃,一边给小麦上化肥。

那年小麦大丰收,我家七亩多地,打了将近六千斤。

从此吃上了大白馒头,告别了挨饿的岁月。

有一年秋天,正当棒子冒花红线的时候,老天下起了大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下的是沟满壕平,庄稼地里的水都有十公分,村民们种的大豆都涝死了,棒子也被大水淘的发黄,村民们自发的抗着铁锨去地里挖沟放水,可雨下的太大了,马颊河里混浊的雨水卷着树枝,木头滚滚东流,水位缓缓的下降,地里的水两天两夜不见落,这可把村民们急坏了,“老天爷呀,别下了,再下就没有收成啦!”

到了第五天,庄稼地里的水才基本退净。有的棒子涝的已经发蔫,我家的棒子涝的也已发黄,父亲问我“咱家的棒子还上化肥吗?我说上!不光上,还得上尿素,尿素有后劲。”

我骑车子去城里买了尿素回来,和父亲钻进一人高的棒子地里,光着脚丫,踩着没脚腕深的泥土用小桶一桶一桶的撒化肥,虽然闷热,但必须的上一遍化肥,不然就有绝收的危险。

有人说,棒子都这样了,还上化肥,不是白花钱嘛!

钱能白花吗?过了七、八天,棒子变过色来了,棒叶子乌青发亮,一颗棒颗两个棒槌,我家种的“聊玉五号”棒子,在这大涝之年获得了大丰收,亩产1500斤。

那些没上化肥的人家,后悔不跌说早知道庄稼涝的发黄,上尿素还管用的话,咱也要上。棒子只要涝不死,就得上化肥。土壤的养分都被水稀释冲走了,庄稼吸收不着养分,还能长吗?

就像一个生病的人,虽然不能进食,每天都得输液,(葡萄糖加药。)以维持生命。假如不输液,又不能进食,那用不了几天,就得玩完。

庄稼也有生命,需要肥料来维持,庄稼吸收不到所需的养分,那就会枯萎。

随着日子的逐渐富余,不仅买了一些农机具,还买了一头牛。

我来塘沽好多年了,去年回老家,发现村里干净多了,不仅修了水泥路,过道里也都铺上了砖。无论是大街上,还是过道里,都放有垃圾桶。墙上的标语写的好“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耕牛也不见了,种庄稼全都实现了机械化。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还会浪费粮食吗?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首古老的歌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种庄稼虽说是个粗活,但你也得精耕细作,什么样的土壤需要施什么样的肥料,各类庄稼的行距,间距,也得分个三六九等,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