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创作者的行动自觉,时代精神、民族气质与人民奋斗的鲜活素材便如清泉般涌入创作视野。这不仅是创作方法的回归,更是文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唯有真正俯身大地,倾听人民心声,才能淬炼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扛鼎之作,让文学、影视、戏剧等各领域涌现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创新是文艺繁荣的不竭动力。 一个宽容、开放的创作环境,是艺术百花园姹紫嫣红的沃土。鼓励探索与形式创新,支持风格流派多元发展,方能激活创造的磅礴伟力。网络文学、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等新兴艺术门类,绝非文化版图的边缘,而是时代浪潮孕育的新锐力量。将其纳入主流发展体系,大力扶持,就是拥抱未来。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创作实践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深邃的思想启迪,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的深厚根基。 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古籍整理出版、文物活化利用、非遗保护传承,其生命力在于与当代生活、现代表达的创造性结合。“古为今用”的精品,如近年广受好评的敦煌主题动画剧、故宫文创产品、非遗元素融入的时尚设计,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实施“经典再造工程”,通过纪录片、综艺节目、数字化呈现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经典,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必由之路。
创作生产高质量精神产品,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石。从火热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新创造中勇攀高峰,于传统根脉中汲取智慧——当创作者笔下的每一份心血都凝聚着对时代的思考、对人民的深情、对艺术的敬畏,我们奉献给人民的,就必定是最富营养、最能启迪心智、最能凝聚力量的“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终将汇成推动民族走向复兴的磅礴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