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美美地睡了一觉起来,昨天持续了一天的混沌状态,终于消失,人也神清气爽了不少。用过早饭,hoho,感觉自己又满血复活了。
昨天的群内相对比较安静,这估计是由于头一天慧慧作业超时一分钟,娘娘要求执行群规,引发了点小风波。而我由于昨天一天的状态都很不在线,所以对事物的思考反应有点延时。直到昨晚打着盹完成作业,23:00多在群里打卡时,才诧异发现,我居然是第一个交作业的。
发生了啥事?大家不会就此终结任务了吧。
还好,接近12点,群里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大家作业陆续的提交了,慧慧也已经把当天的总结序号编成了02。而失踪了一天的娘娘也把咨询李老师的结果反馈到群里。
R
对于李老师的反馈结果,我其实老羞愧了,所以一直没敢吭声。那个“在时间内先交了再说的”招,其实是我想出来的,也是我一直在惯用的伎俩。所以,早上元气恢复点后,忍不住再次去翻看慧慧昨天的总结,看着李老师对她的那句评语和慧慧对自己的反思,也让我陷入了反思(恰巧刚才看到娘娘的日志也在思考那天的事情)。于是,我们仙女团迎来了抱团后、也是继两周前第一次反思后的第二次集体反思。第一次,我们围绕的是到底什么是ORID,而这一次呢,似乎围绕的是各自该如何成长。
I
100天总结,我想收获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和慧慧恰好相反,我是在总结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可以负责任告诉自己,我很努力地在执行着这么一件事。
不过,问题来了。花了这么多时间,我是否收获到了相应的成果?
我依然是几乎没了可用于消遣的时间。现在我做什么、听什么,都会条件反射的想想,这个内容是否可用于我今天总结的话题?然后到晚上开始写时,会在白天几个备选内容中纠结一阵,选出一个最有感觉的,再慢慢花上一晚上时间去完成。所以,我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沉寂了。以前圈圈上,一天发几篇,美食健身喜见乐闻,互动得不亦乐乎。而现在,我所有的倾诉欲都淋漓尽致的消耗在了简书上,一天一、两千字的书写,让我再也没了在其他地方写无聊文字的欲望(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想收获什么呢?似乎当时决定做这么一件事,就是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想去好好写东西的冲动了。我想找回、保持并继续提升这种能力。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现在的脑袋处理信息,始终是一个RAM,而不是ROM,缺乏一个体系化积累知识的过程。我需要掌握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改进。
100天总结,我能收获什么?
我是否在过于追求文章本身的质量、本身的可读性、观赏性,而忽略了我做这件事的最终的目的?
李老师说,先交再说,就已经失去了总结的意义。那么,总结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像我这样方式写下去,100天后,我能够收获什么?慧慧说她是主要集中在术和器在实际中的运用,而我似乎只是在把本身已知道的东西,挂靠上一个观点,然后——写出来;或是知道了一个新观点,去搜罗一些与实际工作生活相关的事件和问题点,把它们关联起来,然后——写出来。
好吧,由此看,我最终的结果,似乎都只是把它们写出来,单纯的写出来。写得文笔漂亮,逻辑合理,当天任务就算完成了。所以自然就会出现,我写不完、写不漂亮,我就睡不了觉;在规定时间内没写完,我就得先交上去打卡,然后再去修改,继续写完、写漂亮。
当然,在搜罗这些主题和观点时,我也吸纳了不少新的信息点,但依然和之前的碎片阅读没差,虽然有输出了,但也还是碎片的。因为我没有时间去做回顾、总结并检验,因为我很忙,忙着在写下一天的作业,新一轮书写。
刚好思考完上面这些话,我也在昨天日志下,收到李老师这句犀利点评:写日志不是为了完成日志,也不是为了营造“学习感”,而是为自己真实的学和习。顿时,直戳痛点,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
我该怎么调整和改进?
1、我需要有针对性、系统地输入和输出。茫目寻找题材,并不能实现真实的学和习。
2、一口不用吃成胖子。一篇内容可以是一个主题,但不一定必须是一个主题的方方面面。
3、控制字数,摒弃无关中心内容的文字。如果实在想倾述,可以另起篇章,就不受ORID格式和日更规则所限。
D
后续日志(这一篇除外)将按照以下原则拟写:
1、5月内每篇日志限定1000字以内,超出自觉删减,否则不允提交;
2、确定选题后,画结构图,每次始终只取一个层级中的一个分支进行O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