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感被排在了第二位,仅次于生理需求。
在今天,安全感,不再局限于生命的安全,更是情感上的安全,也就是精神上有所依赖和支持。
而人们安全感的匮乏,越来越显现。我们奋力地想要去抓取什么,实际上显示了内心的惶恐,我们担心生命的不健康,担心物质的不满足,担心亲人的离去,担心爱情的消失。
安全感的建立,最初来自于童年的经历。
有一个朋友,在描述内在的童年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惶恐与不安全。
她说,她每天早上醒来都看不到妈妈,不知道妈妈去哪里了。于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抱住妈妈的腿,她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留住妈妈。可是,每个早上,她醒来的时候还是见不到妈妈,妈妈还是出门去干活去了。
她说,到了傍晚,她要去找妈妈,因为天黑了妈妈还没回家。她一个人到她家的所有菜地,农田去找,都找不到妈妈。甚至到那片坟地旁边的菜地,她都去找,还是找不到。
这个朋友到了后来,在婚姻中,也是极度地缺乏安全感。
她的丈夫出门买一包烟,她都会问,你什么时候回来,你确定10分钟能回来吗?
当她的丈夫因为工作加班晚归,她就会神经质地不停打电话,直到电话那端的人崩溃。
她对丈夫说,我没有安全感,请你给我安全感。
可是婚姻,不是慈善机构,没有人能承受起这份重量。
没有安全感的人,只有不断地索取,不断地受伤。
她的丈夫开始躲避她,节假日不回家,关机。工作日才能打通电话。
她的婚姻最终崩盘了。
安全感,最终来自于自身的力量。
我们最终还是会学会,如何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
今天听月嵘的节目。幸福的答案,用单身的心态过好婚姻生活。
有的人,因为结婚了,就放弃了自我的修炼与提升,反而把自己当做了包袱。
“我都结婚了,我为什么要一个人去看散步?”
“如果你不陪我,那我还结婚干什么?”
“如果我这样,为什么还要结婚呢?”
婚姻没有让人成长,反而退步了。
传统的婚姻,要求女人牺牲。
能把工作搞好,回家教育好孩子,已经是三头六臂了。你还想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大多数的女人,以男人的世界为世界,以男人的事业为事业,以男人为自己的依靠与骄傲。
在婚姻中过早地放弃了自己。
失去了自我,还谈什么安全感呢?
王菲的歌:我不要安稳,我不要牺牲。
就是在这份折腾中,保持着单身的心态,青春的气息。
有一句很熟悉的话语:鸟儿在树枝上气定神闲,不是因为它相信树枝的安全,而是相信自己的翅膀。
事实也证明,一个安全感好,独立的女人,在面对变化的时候,能保持较为从容。
同样是失恋,有的人四处倾诉,痛哭流涕,要半年才能走出来。
有的人,不言不语,甩甩头,就翻过了一页。
因为有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满足的圆,而不是残缺。
当我们建立了安全感,能一个人去做快乐的事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接受他人。
读这篇文章,很适合听戴佩妮的《一个人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