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水其体纯阴,其用纯阳。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然则水之性味,尤慎疾卫生者之所当潜心也。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我们观看自然,按古人的观点,水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有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水星在北方又当行令时,冬天开始蓄水,再过五个月,就到了五六月,这时候南方就是梅雨了,于是开始了真正的雨季,水就慢慢充足了。
古人讲天人相应,天地之间,水足了,那么对应人的生活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体内的肾对应着水,那么这个水同样,也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肾为先天之本,在易经里,天为乾,为金。虽然中医还讲有后天脾胃,但从来没有否定过先天的巨大作用。这个先天的肾金就能产生后天的精水,这个理论同样很合于现代的科学。
当然从后天来讲,肺也属金,所以当肺气不顺,宣布失调时,也会导致人体内的水出现问题,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同样治大肠也能治水。比如小便失利,大便干燥,口干唇燥等缺水的情况。这是中医考虑先后天的情状而找出的治疗思路,事实上,这个思路决定了出路,在很多情况下,临床的效果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现在很多讲养生中关于水的问题似是而非。比如早起晚睡时一定要喝水,一天要喝至少八杯水,要经常喝水等等。而这些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不论中西医,都认为人体有一个自我调整机制。所以喝水要道法自然,不要人为去规定。当你觉得需要喝水就喝,喝时的量要让自己感觉到舒服,不要勉强。一旦是人为的,强制的,不合于自然的,一定会引起怪病。另外喝水时有一个重要的诀窍,那就是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喝,要细细体会水流到身体里的感觉。哪怕是很渴,也千万不要牛饮,咕嘟一下把一杯水倒进身体里。
我总结起来,喝水要注意以下几项:
一是要注意身体体质。一个人本来水湿过盛,却还要一味地去喝水,那么就会喝出水肿来。如果这个阳气不旺,人体内的气化机制不好,你喝的水不能经过气化作用熏蒸,就会残存在人体内无法排出而致病。
二是要注意时机时间。上面讲有人主张在睡前要喝水。这是错误的,一般来说是不建议的。因为按中医的讲法,在睡前喝水,就会形成水僻。再有酒后不能饮茶水,不然会形成酒僻。不能在酒中饮冷水,不然会形成水颤。不能在产后立即洗浴,这样会造成痉风,导致死亡。如果走了远路,出了满头大汗,然后就去洗冷水澡,就成形成骨痹痿蹶,数年而死。
三是要注意水的温度。比如冷水洗头,热泔沐头,这会形成头风,也就是头痛,特别是女人更加要注意,否则就会形成偏头痛,或者经期头痛。如果染上了传染性疾病后还要去洗冷水,会损伤心胞。盛暑洗冷水,会造成伤寒。汗后喝或者洗冷水,会形成骨痹。夏月远行,不要用冷水洗脚。冬月远行,就不要用很热的水洗脚。
四是要注意水质问题。水过了一夜,面上有五色者,有毒,不可洗手。如果发现井水自动地沸腾,那这口井就有问题,一定不能喝这口井里的水。要判断井水是不是有问题,可以用一皮鸡毛,丢在水井里,这时鸡毛在水上飘着盘舞的,水里有毒,不能喝。那些一年四季都荫蔽的泉水,二八两个月不要去喝,因为也有毒。据记载还有:两山夹水,其人多瘿。流水有声,其人多瘿。花瓶水,饮之杀人。腊梅尤甚。炊汤洗面,令人无颜色;洗体,令人成癣;洗脚,令人疼痛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