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先生的文字都是很美的,描写人物,景色细腻,而且,情景的搭配让整篇文字更加立体感。细细地读,你会陷入其中,就像看一部电影,文字会跳着舞在你的眼前放映。
我很惊艳于张先生的文笔,特别是对景色的描写,把读者快速拉进情景之中。
比如开头写的月儿: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这是一个景色的描写,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其实是有月亮的,而且是铜钱大的红黄的湿晕。我们知道月亮带着红黄就是有云,而且是比较厚的乌云,才会产生湿晕,这里给人一丝沉重感。接下来的那一滴泪珠就是把我们真正地带进了一种凄凉的环境之中,如段落最后写的:再好的月光也不免带点凄凉。其实就算这句不看,我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月色当空的画面。
第二处描写的是风: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
这个景反衬的是七巧凄凉的人生的开始,磕托磕托就像是七巧注定不平静的一生,如文中写的: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岁。去年她戴了丈夫的孝,今年婆婆又过世了。而接下来的分家也让孤儿寡妇被欺负了。在那个社会,家里没有男人注定会被人欺压,七巧带着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租别的屋子住下,不与姜家来往,也不能和姜家脱开关系。
第三处描写还是月亮: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到后来的: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
七巧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一生围绕着金钱,一个死去的丈夫,一双儿女,然而她并不幸福,作为母亲,她应该会希望女儿会幸福,可是长期自己的悲惨遭遇让她把不公平全发泄到女儿身上,反对长安支学校学习,又反对她与童世舫的往来,就如文中写到的:门外日色昏黄,楼梯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
文中描写景的片段并不多,可是不多的景色却给了故事承接纽扣,上下连通着。景色不仅呈现出主人公七巧的心境,反过来让读者阅读时更容易解读作者张先生的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