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西周风雨谁评说(十七)

07.  说一说系出名门的徐国

其实,徐国,也是系出名门,历史悠久,立国之祖为皋陶之孙、伯益之子,起因是:

夏禹治水过程中,得到了伯益的大力支持。

伯益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封为嬴姓(注意了,嬴姓也是日后一统天下的秦国的国姓和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姓,他们都出自同一个先祖伯益,只是,世事变迁,商周时期,沦落为了陇右的西戎一族)。当时,伯益声望很高,且又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之长子,因此,大禹仿效尧帝、舜帝的禅让制,提前册立伯益为继承人,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伯益应该是继大禹之后的下一任天子。

大禹驾崩后,伯益也仿效舜、禹即天子位时的既定模式开始了像模像样的表演:视先帝为父,守孝三年,而后,再表演一下谦逊地让位给大禹之嫡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而后等待着启再三却让,群臣一致拥戴先帝夏禹册立的继承人,也就是自己,如此,完美收场,又可成就一番传颂千古的禅贤篇章。但这一次,出了意外,伯益着实被坑了一把,其实,夏启根本就没有打算按照上述思路出牌——你让,我则当仁不让,直接上位。伯益尴尬了,无奈启已经提前做足了功课,得到了四方诸侯的拥戴,灰溜溜的伯益只得接受既成的事实,转而拥戴夏启顺应民意继为天子。

好了,尧舜禅让制,到大禹这里,结束了!

夏启六年,伯益被他人杀,原因不明,历史从无记载,但因其特殊的“前储君”身份,当时天下众说纷纭。为了安抚人心,夏启重葬了伯益,并将伯益次子若木封在徐这块地方(苏北),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公认的血缘始祖。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东夷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又因其血统高贵,一直得到了历代中央政府的关照。

评说:如何看待已经册立的“东宫储君”伯益失去天下之事呢? 其实,按照正统观点,尧舜禹时期,尚没有形成严格的父死子继的帝位继承制,倒是“禅位制”已经成为帝位更替的约定机制。为什么称其为“禅位制”呢? 盖因为此时,所册立的“东宫太子”并不一定是自家孩子,而是被天下人公认的优秀人才,且品德服众。虞舜、夏禹、伯益,皆为如此,但为何伯益没有顺利接班呢?

历史上对此事的记载从来都是讳莫如深的,应该是夏禹有了“私心”,提前为自己的儿子夏启能够成功夺位做足了功课,提前布好了局,给天下四方诸侯许下了愿。

宁负天下不负“帝王之位”,夏禹,的确是个“狠角色”,请看: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够狠! 巡游天下,绍兴会稽山会盟诸侯,因防风氏路途遥远迟到,当场斩杀立威,还是一个字,“狠”。 而其子夏启也应该是个“狠人”,对“前太子”终究放心不下,如鲠在喉,终于在六年后也让其“被害了”,彻底斩断了哪些“复辟”之心。

大凡世人,皆颂扬先古圣人尧、舜、禹,哪有记得伯益治水功盖世呢?

好了,我们还是继续关注伯益后人若木建立的徐国吧。

成王、康王时期,徐国南迁到泗洪一带,即从苏北迁到了淮河流域,从东夷变成了淮夷。

穆王时,徐国施德政,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曾联合东南九夷率兵西征,与周对峙,穆王忌,暂认可了徐君为东夷诸侯的方伯盟主。

这番作死的“神操作”,引起了西周朝廷的极大担心,也让临近的楚国不安。祸端将至,徐国君臣却浑然不觉,兴意阑珊,一直沉浸在千年立国的梦境中,总认为凭自己高贵的血统和广泛的人脉,周王室会一直容忍他,宠着他。

别忘了,世事无常,自己的先祖伯益不也是从“法定的东宫太子”被残酷的废黜了吗!

周穆王十四年,趁着穆王西巡昆仑会王母之际,徐国君臣又玩了一把领兵侵周的潇洒。唉,你当这是骑马做游戏么? 可惜,这次玩大了,周穆王姬满,也是个“狠角色”,借此机会,周穆王责令楚国举兵自西向东讨伐,大周王师从北向南夹击,终于,徐偃王大败,弃国北走,先到彭城,眼见得周王师这次是下了狠手,不依不饶追击赶来,只得又转逃海滨,投海而亡。

由于徐偃王在淮夷诸国声名远播,民众对其之死甚为哀怜,为安抚东夷淮夷,体现周王室的“仁德”,周穆王在击败徐偃王后,再次册封徐偃王的次子宝宗为子爵,置都彭城,远离淮南,继续治理徐国。

评说:看到周天子的神操作,和当年夏启对付伯益的手段如出一辙,杀其父,立其子,既彰显国法,又抚其后人,恩威并举,以堵天下人之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