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的传奇时代

女儿进入九年级后,每天洗漱时经常听学习强国上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次打开,首先听到的是《歌唱祖国》激情澎湃的旋律,然后是播音员的开场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时间。”这让我想起来已经好久没看到过收音机了。

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很多电子产品,如电视,电脑。在街边儿聊天儿、打牌、遛狗的老人也是每人一部智能手机。尽管有些用的是子女淘汰下来的。

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婚彩礼不是”三金”,更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三转一响”四大件儿,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这也是当时小康家庭的标志。

我出生在70年代的农村。一台收音机就是我们的幼儿园。每天下午18:00,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激动人心的声音:” 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我们每天在小喇叭节目可以听到儿歌、故事、谜语等,这个节目在当时是全国小朋友的精神奶粉。

80年代我上了小学,中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打开收音机听小说联播节目。放暑假了,经常和二姐在家一块儿拣烟——就是把烤干的烟叶分级。我最享受的就是一边儿听着广播剧儿,一边干活儿。记得听《人生》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加林骑着自行车带刘巧珍去县城,村里的儿童给他们编童谣唱:”高家林,刘巧珍,小两口子去县城。” 听的另一部广播剧是《夜幕下的哈尔滨》,王刚的声音太有磁性了,他演播的独白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会情不自禁的被带入到故事中,为共产党员的安危而紧张不安。

90年代我考上了大学的外语系。口语和听力都很薄弱,为了强化听力,我花了一百多元钱买了个短波收音机,主要是为了收听BBC和VOA的新闻节目。那时候你走在大学校园,看到手里拿着带长长的天线的短波收音机、带着耳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外语系的。

进入21世纪,买了私家车之后,如果去郑州会听听车上的河南交通广播电台,了解一下路况信息。

一台收音机,在我的人生不同成长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童年时代,它是唯一的精神补品。在青少年阶段,他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享受。在大学。他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领。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为女儿的成长助力,不过是在手机上听广播。

回顾五十多年来收音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我们不得不惊叹祖国的高速发展。现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只要想学习,可以找到n种方式。对于在小学连一本儿作文选都没有见过的那代人来说,生活在21世纪最大的幸福就是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n年以后, 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去参观收音机博物馆, 听解说员给他们讲述收音机的传奇时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还有比人更变态的生物吗?星辰闪烁月如钩,人应该谨慎地躲在夜色里,狐疑地眨着绿色的眼睛,在未名的恐惧里,思索着对尘世...
    xcbonw的自留地阅读 3,414评论 2 4
  • 小时候,家住农村,没有通电,没有电灯、电话,更没有电视机,家里唯一和电器沾得上边的便是一台春蕾牌收音机,那是在外地...
    暧暧远人村阅读 4,423评论 6 23
  • 妈妈年轻的时候是喜欢唱歌的,她总是在生活中,一边干活一边唱歌。记忆里唱得很好听。也许是从小受妈妈的影响,我也喜欢上...
    南宫金龙阅读 1,950评论 0 12
  • 文/轻轻风 昨天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说不出莫名的怀念,因为听到了最熟悉的的名字,这里是MF.....这里FM电台...
    南城半世阅读 3,805评论 6 7
  • 晚八点,和女儿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很安静,觉得似乎可以做点什么。我扯开喉咙吼了几句老掉牙的歌,耳际传来一阵干巴巴的女...
    梦一场_c315阅读 4,381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