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上帝借助于每个儿童,在成人的大门口呼唤,而清晨的信息,使旋律保持完整。
一个精灵,以女儿的身份天使般地闪进了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的家,无疑一场人间大爱上演了。
国平老师从哲学家的视角描述了其女儿啾啾自出生至6岁时期的成长经历,幼儿期的啾啾,和所有的孩提成长一样,心智的各个要素,包括感觉、认知、语言、想象,如同刚破土的嫩苗,开始蓬勃生长。一方面,这些要素尚未分化,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又尚未被成人世界的概念思维和功利计算所同化,清新如初。纯真的语言、率直的行为,仿佛一位天真烂漫的幼童又重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触摸到她的柔嫩并富有弹性的肌肤,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看到她无邪的眼光和充满想象力的神态及动作。
阅读的行云流水间,恍然有进入伊甸园的直觉,人刚刚学会命名,词汇十分的有限,却是清新的,尚未沦为慨念。在宝贝啾啾的前面,眼前的景物,心中的感觉,也都是新鲜的,尚未被简化为雷同的模式,当妈妈一句“我都累糊涂了”,她马上回一句“我都累精神了”,评论起北京街道施工的情况时,说:“北京生病了,到处读挖,它疼,都流泪了”。不是吗?人类的行动常常使地球不堪疼痛,风雨沙尘就是它流泪生病的标志。很多时候,真实洞穿世间真想的就是那群无争于世的稚童,他们也许懵懂,尚未成熟,不会经营世故,停役于一名孩子的身份,不止于“皇帝的新装”那类故事和传奇。
宝贝啾啾!人生的原初可以如此的好奇和真纯,充满自由和欢笑?!又是什么在我们继后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本真,变得忧郁、猜忌、疲劳和急躁呢?
爱屋及乌,爱上作家的《宝贝、宝贝》,深爱那些原初圣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