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向死而生》


乐先生:麻麻,为什么要烧了爷爷的房子?

麻麻:烧了,爷爷可以住啊!

乐先生:我们可以开车送过去啊!

麻麻:我们送不到天堂,只能通过“烧”的方式。

乐先生:麻麻,可我想爷爷!

多年前,读到李开复先生的《向死而生》时,未曾品舔“死亡”给人带来的种种悲痛,我全当看小说的一样来了一次基础阅读,未能体会李先生闯过鬼门关后的“放下”心境,更不可能体会面对死亡时的“直面骄阳、天天向上”的心态。

此时今日,因为经历,也因巧合,在某专栏中阅读了“清明特辑”,瞬间想明白何为“向死而生”。

1.直面骄阳的三个礼物:想明白退出机制;活在当下珍惜身边人;创造人生。或者,Before I die(在我死之前),一期一会(人的一生仅有一次的相会),别再为难他人或自己,活在当下,创造人生。

2.生命的尊严:选择尊严和安宁的离去。面对一个不幸患了重疾的亲人,让当事人立个生前预嘱,条件允许的话选择安宁疗护,将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当事人,尽可能的创造终前幸福。经济学人智库针对80个国家和地区的死亡质量做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排名71位。国情或者中国的家庭文化,导致“过度医疗”成为常态。

3.超越死亡:用爱和创意度过一生。我们结婚生子、我们融入集体,其实都是对抗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到30岁仍未结婚生子的年轻人,都将不同程度的被父母催促,这或许就是父母的死亡担忧,他们期待通过“繁衍后代”来化解忧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存在主义的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说:

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联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中,死亡已经到场。

生命短暂、脆弱、渺小,渺小到我们不知何时已是“一睁一闭一世界”,而我们能做的,就尽最大的努力来创造人生,活出自己的价值,就像生命最后一天一样。

向死而生,超越死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此生活成天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35岁之前,我还是非常害怕死亡的。记得读小学的时候,会在课堂上冷不丁地想起这个事,觉得死了就再也活不过来,永远地...
    bluecafe阅读 3,026评论 7 12
  • 一句话总结口味:菠萝。 科学分析:菠萝的标签上附上了切菠萝的方法,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很贴心的配了图: ...
    Ting小羊阅读 464评论 0 0
  • 今天晚上,闲来无事,想看电影,找了找,这时,看到了《猩球崛起》,之前听别人说起过,还不错,于是我就看了。 猩球崛起...
    王小懒1阅读 2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