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人生长途当中,总要选择与某一个或几个人长期同行,也许是一起拼搏事业,也许是一起走过一生,不管怎么说,这几个与我们长期同行的人都非常重要。那么该如何选择对的人与我们一起同行呢?
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更重要的是有框架的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具体如何做呢?
每个人从外到内都有5个层次,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层:感知层
所谓的感知层也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所能感知到的信息,比如一个人的身高,胖瘦,发色,肤色,相貌等等。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角色框架层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色,在同一个时期,可能也会有多种角色。我们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都会被角色驯化,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角色的痕迹。比如我们外出办事所接触的人,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我们谈论的内容,都是被我们的角色控制的。
基于感知或者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而我们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是浅层关系。如果两个人只是角色的对接关系,是没办法达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看什么是一个人的深层部分。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资源结构层也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包括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的资源结构层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很多人在某个时间段的角色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婴儿时期、学生时期,那是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资源结构会推动我们走向不同的地方。
第四层:能力圈
能力圈是一个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学习,真正建立起来的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我们的能力圈也来自于我们前三个层级的积累,但这却不是根本,决定我们能力圈到底有多大的,其实是第五层。
第五层:存在感
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情况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情况下她会不爽或者烦躁?存在感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其实我们所有的状态情绪都是看我们的存在感能不能被满足,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其实都是因为他的存在感没有被满足。对存在感的需求以及不安全感驱动着我们之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他的能力圈也就不会再扩充了。
知道了这5个层次,那我们如何利用5个层次去选对的人呢?
001 首先看人不能只看表面,当然浅层的关系,只看表面就够了。但要发展深层的关系,我们一定要去看一个人的深层部分——即资源结构、能力圈、存在感。
002 如何看?当然不是从一个人的外貌和行为举止看,而是去看他对自己存在感的认知,这个很难看到对不对?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比较简单的方面入手——比如一个人的希望和恐惧,当然,要是真正的希望热恐惧,而不是表面上的希望和恐惧。这两个情绪会促使人付出许多行动,进而改变一个人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层。
所以当我们找长期合伙人或者结婚对象的时候,就多去看看对方的希望和恐惧是什么,去深层次的了解对方,确认他的存在需求是什么?当你明确了他的存在需求,你才会知道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你们是不是能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当我们想要找到一个优秀的长期合伙人或者合作对象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做?
借用查理芒格的话: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人,就努力让自己配得上TA。
所以,我们不妨重新确认自己的存在感/目标,以此为基础,扩展自己的能力圈,优化资源结构层,调整角色,转换他人对自己的认知。
愿你获得由内至外的变化~
本文来着《梁宁产品思维3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