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一本着眼于“大历史观”,讲述看似平常无奇的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
很早就听说这本书,一直没机会读,这次读来,感觉很不同于以往讲历史的书籍。作者的观点和评论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利弊得失,而是着眼于大历史,一些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可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其根本,则在于社会体制,政治、经济、文化,这些直接体现社会面貌的因素构成了社会大背景,而历史在这个大背景下推进,往往不会因个别人或事改变其走向。而当我们把历史的纬度放大,回溯过去,会发现有很多小事件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而万历十五年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年份。
作者以人物分章节,历述明万历十五年前后重要的人物,以此来还原一个相对立体的历史。而其对明朝政治制度之僵化,文官之世故、改革者之无奈,描写都很精到,明朝有众多不合理的制度,但处于此制度并深受其害的人们却无力改变,哪怕是皇帝。稳定胜于一切,改革势必伤筋动骨,不同利益集团都有其考量,很多事情,对错已不是主要考虑因素,甚至利弊也不是,往往上升到道德层面,背后是儒家几千年的礼法规范,是统治的基础,说到底,是皇权统治不可被动摇。
就这样,在无奈中,张居正力图改革但身死事败,万历皇帝从满怀希望到消极无为,申时行中庸调和无果,海瑞赢得名声但为世人忌惮,戚继光算是建立了丰功伟业但也免不了成为政治牺牲品,李贽辗转一生最后遁入空门。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在看似平安无事中,明朝这个大帝国一步步走向深渊,帝国内部不是没有人看到危机,也不是没有人做过努力,但都失败了,至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究其根本,还是体制问题。整个帝国在僵化、低效中不断内耗,面对世界大势变幻而无动于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历史的悲剧,但很难说怪谁。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有时,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相对明朝那些人,至少我们还有很多选择。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