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食谱做菜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好厨师。
很多改变的方法告诉我们开始的时候要想好,改变以后获得的结果是什么。但实际上,弄清楚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领导者是改变中最后一件需要做的事,而不是第一件。最后的结果证明努力完成转变与为了一个已知的目标而努力完全不一样,就像按照食谱做菜与成为一个好的厨师完全不一样一样。当你尝试做出一些好吃的东西时,如果你的食材正确,并按照食谱来做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模型,产出的东西是多变的,咸淡程度是不一定的,或是和食谱书上的图片相差多少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按照他们提供的方法就可以实现目标,这个观点就有欺骗性成分在其中,因为成功是很难复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路上的独特性,而这个独特性就像我们选择的的食材和咸淡口味的调配,不同比例带来的效果是千差万别的。方法就像食谱,只是一个参考或者说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细节仍然需要个人成长路上的判断和总结。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计划执行,往往会因为达不到预期目标而沮丧,选择放弃。
人要像水一样。
人要像水一样,放在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放在大海里,是大海的形状。我们不应该固化我们自身的形象,比如我是老师,就应该教书育人,我是医生,工作只能是救死扶伤等等。我们可以延伸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接触新鲜事物,固化一种方式是枯燥无味的,同样也不能带来创新,反而我们将自己的形象打破,变成流动性,以专业知识作为根基,从任意一个点去发散,像水一样流动起来,容纳万物,学习新鲜事物,不仅可以带来精神上的喜悦,更能接触到更加优秀的人,彼此交流,说不定可以产生新的火花。
我们都很“自恋”且“懒惰”。
通常情况下,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被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吸引,比如相同的爱好,同一所大学毕业,甚至是同乡。在他们的想法还没有被证实是否可行之前,我们就会对他们给予肯定,并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增加其想法的可行性,从而彼此之间的关系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受到威胁或是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自恋”感会愈发强烈,因为我们需要依靠他们来寻求安全感并获得肯定。
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我们对于这种关系的依赖,导致我们的圈子变得狭窄,不愿意接受新的领域的人,不愿意交新的朋友,这其实也是一种“懒惰”,懒于社交。当局限在一个相同观点的圈子时候,很容易被圈子里的人所带动,产生群体免疫,抗拒新的思想,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不信你问他们。他们成了你坚信自己观点的后盾,彼此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膨胀和自负。因此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建议远离你熟悉的人或者行业,多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或者职业,你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心理学不是改变你人生的救命稻草,所谓的人生导师,也只不过是帮你理清楚思路,告诉你心态和鼓励你,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具体的实行者依然是我们自己。
靠自己才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