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2020年10月#历年真题

单选题

1/33

1840年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答案:C

题目详解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通过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而农民阶级则受限于土地和资本,生活贫困。这种矛盾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


单选题

2/33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最主要的是()

A. 政治侵略

B. 军事侵略

C. 经济掠夺

D. 文化渗透

答案:B

题目详解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他们通过武力手段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土地,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单选题

3/33

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D

题目详解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单选题

4/33

中国近代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是()

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A

题目详解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单选题

5/33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原道觉世训

B. 十款天条

C. 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答案:C

题目详解

颁布于1853年冬,《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单选题

6/33

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 长沙战役

B. 北伐受挫

C. 天京事变

D. 安庆失守

答案:C

题目详解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一次公开分裂,导致了大量高级将领的死亡和太平天国内部的严重削弱。


单选题

7/33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B

题目详解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思想成为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单选题

8/33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金陵机器局

C. 马尾船政局

D. 天津机器局

答案:A

题目详解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开端,对于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题

9/33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 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D.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答案:D

题目详解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维新派主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而守旧派则坚持封建传统,反对任何变革。这场论战对于推动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题

10/33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思想文化保守

B. 经济技术落后

C. 社会制度腐败

D. 军事装备落后

答案:C

题目详解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已经腐朽不堪,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严重,加上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导致了反侵略斗争的多次失败。


单选题

11/33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 胡建

B. 鲁迅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答案:C

题目详解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本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单选题

12/33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A. 上海机器工会

B.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 香港罢工委员会

D. 中华全国总工会

答案:B

题目详解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在各地党组织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宣传、组织和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


单选题

13/33

1930年8月,国民党民主人士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A.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 中国青年党

C. 中国民主同盟

D. 中华职业教育社

答案:A

题目详解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宣告成立,邓演达当选为总干事(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这一党派也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中间党派之一,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单选题

14/33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 四川懋功地区

B. 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C. 西康甘孜地区

D. 陕北吴起镇

题目详解:

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胜利会师。


单选题

15/33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华北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题目详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的中国驻军进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单选题

16/33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的阶段是()。

A. 战略防御阶段

B. 战略相持阶段

C. 战略反攻阶段

D. 战略决战阶段

题目详解: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单选题

17/33

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题目详解:

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单选题

18/33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题目详解: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单选题

19/33

邓小平在1979年3月的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

A. “一个中国”的原则

B.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C. 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题目详解: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单选题

20/33

1997年7月1日,中国在推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是()。

A.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海峡两岸举行“汪辜会谈”

D. 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题目详解:

1997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单选题

21/33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C.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D.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题目详解: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单选题

22/33

2012年,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六大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八大

题目详解: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单选题

23/33

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C.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D.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题目详解: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单选题

24/33

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对于建立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题目详解: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单选题

25/33

中共十九大确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是()。

A. 2020年

B. 2025年

C. 2035年

D. 2050年

题目详解:

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问答题

26/33

简答题: 简述1926年至1927年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和战略方针。

题目详解:

(1) 直接目标: 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 战略方针:

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

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

北上解决张作霖。


问答题

27/33

简答题: 简述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题目详解:

(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2) 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 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问答题

28/33

简答题: 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的主要条件。

题目详解: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1) 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2) 尊重他们的利益。

(3) 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


问答题

29/33

简答题: 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题目详解: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问答题

30/33

简答题: 简述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

题目详解: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答题

31/33

论述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及其意义。

题目详解:

内容:

(1)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2) 民权主义: 其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3) 民生主义: 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意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问答题

32/33

论述题: 试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国体、政体及意义。

题目详解: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意义:《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问答题 

33/33

论述题: 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步骤的思想。

题目详解: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2) 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