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性别主义

有人问你今天早餐吃的啥你不会抵触,但如果有人问你是不是农村来的(假设你不是),你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被羞辱了”。这是为何?很简单,两者间的差别在于你有没有被事物的“内含属性”与“相联标签”影响判断。

同样地,如果你没有被性别刻板印象要挟,当有人问你喜不喜欢某些被标签上“异性”的事物时,你的感觉不应该是抵触或者“荒天下之大谬我怎么会喜欢那种男人/女人的东西”,而应该只是和问题是“你喜不喜欢听音乐”一样,能够平和地回答“我喜欢/我不喜欢”。大家可以脑补下当一个路人调查员问你以下两个问题时,你最直观的反应分别是什么:

  1. 请问您看武侠小说吗?
  2. 请问您会否化妆呢?
    以社会学的性别规范来看,认同自身女性社会性别的女生更可能反感第一个问题(我怎么会看那些打打杀杀的小说?!),而认同自身男性社会性别的男生则更可能反感第二个问题(你问我一个大男人化不化妆?!)。相同的问题若在80年代出现,或许人们会有更强烈的抵触。我的问题是,一提到这些与社会性别规范有关的事物时,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理所当然?大家喜不喜欢看武侠小说或者会不会化妆,与大家的生理性别有何关联?比如第二道问题,若你第一直觉是“身为男性怎么可能会做化妆这种给女人做的事”,我倒是比较好奇“男性不做女生做的事”的这个概念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个概念对我们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避免了什么恶果。但我直观地发现,如果没有这条社会刻板印象,化妆可以使人显得精神更抖擞,甚至外观更吸引(论男明星与男模特们为何化妆)。而且化妆品的受众会将扩大将近一倍,促使化妆品消费,直接推动经济。同样地,没有这条刻板印象概念的女性亦不会认为化妆的男性很娘而不接受他们,反而很有可能会认为化妆的男性“有闲钱”、“注重仪表”以及“上流得体”。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推销男性化妆品品牌,而是想与更多人讨论这个话题,或许顺便宣传一下自以为正确的理念。比如,每个人见到另一个人时,会第一时间判断ta的性别、然后才判断ta的年龄与ta长得丑不丑。而一般人第一时间判断性别的本能在面对动物的时候并不会出现,反而会先观察对象的体型,然后才进行审丑(符合对潜在威胁的判断)。这似乎说明了人类对性别的判断只是在本能地分辨潜在伴侣与竞争者而已。同样地,社会学家们也发现这些社会加诸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会对当今提倡自由平等的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带来歧视、自我短视等不能划到“好”的范围内的后果。纵观近代社会性别史,首先是女性解放(降低社会性别差异)、接下来是性相关小众群体去病化(允许性多元的存在)、然后到互联网匿名匿性社交(削弱性别判断本能的作用)、中性打扮的潮流(模糊性别界限)、某些国家代孕合法化以及科学家探索试管婴儿的可能性(对性别二元主义的会心一击)... ...下一步是什么?回到男耕女织的状态似乎不太可能,反而性别刻板印象逐步消失,最后达到类似性别的情况,会更合理吧。

不知大家的观点又如何?

//文章灵感来自 What Would A Post-Gender Society Look Like? - YouTube, TestTube Plus,以及Postgenderism: Beyond the Gender Binary。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是你的 何必 抓在手里 放在心里 不是你的 抓在手里 放在心里 却又何必 我们不能够要求别人 因为我们同样 不能够...
    再凑热闹阅读 1,592评论 0 0
  • 文 | 小熙 01 刚刚在朋友圈,看到表妹发出来的照片,简直太为她开心了。 照片上,表妹的男朋友摸着她的头,表妹则...
    陈熙心有聆熙阅读 1,417评论 0 1
  • 借着工作之便,我去遍了祖国的大部分河山,若说哪里让我念念不忘,唯有西藏,它永远是我灵魂深处的一片清凉。 那一年秋天...
    京城逍遥客阅读 3,878评论 3 6
  • 我总是想着写点什么的,可提笔却找不到方向。前一刻我祈求时光再慢些,这时却恨不得它能眨眼间就消逝。可它永远不会明白我...
    阿檬不想说话阅读 1,0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