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将尽,本季度所读书单如下:
空王冠
[英] 丹·琼斯
年轻软弱的国王、擅权的母后、蠢蠢欲动的宗室贵族、海外窥觑的势力——热爱美剧《权力的游戏》的读者肯定感觉似曾相识。那部混乱又瑰丽的多线叙事奇幻故事的蓝本,就取材于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内战时代:玫瑰战争时期。
正如冰火世界中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一样,真实的玫瑰战争的局势也是瞬息万变。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的斗争明枪暗火,势力此长彼消,把金雀花王朝留下来的底子几乎消耗殆尽。
如何讲好这段混乱历史?本书作者丹·琼斯没有陷入细枝末节中,而是以大的事件为主脉。其中穿插介绍了王室家族繁琐的继承关系、英法之间持续百年的积怨矛盾等有趣的史实,读完丝毫不觉得枯燥陌生。但是玫瑰战争的历史实在是有点复杂,读完本书后合卷感叹写得真好,但是仔细回想,脑中空空荡荡,就记住了几个白痴国王。
我的天才女友
[意] 埃莱娜·费兰特
朋友看到我在读这本书,发出嗤嗤的笑,问:它的姐妹篇是不是《我的特种兵男友》?
当然不是!虽然译名比较通俗,但是内容却很独特,讲述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两个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和战争。本书是四部曲系列中的第一本,女主角们还生活在家乡小镇里。一位是学霸,一位是天才,她们之间的友谊不平等也不平常。
两个女孩都很倔强,但在动荡不安的战后那不勒斯,她们的生活注定不会平静快乐,而是充满了暴力和危险。如何自处,如何冲破这个世界,如何从敏感的心中获取力量?作为读者暗暗为她们担心忐忑,担心到一直没有看第二本。
上面很安静
[荷] 赫布兰德·巴克
读这本书的时候,代入的是五十五岁我的生活。
小小小小的火
[美] 伍绮诗
伍绮诗一定从织毛衣中汲取过灵感,她的写作技巧如有雷同:将散乱的线头用自家章法编织在一起。起初平平无常,随着棒针翻飞,完整的图案和花纹慢慢显露出来了。等到毛衣织成,读者还来不及惊叹,她已顺手扯开线头,图案又散乱成一地线团。
伍绮诗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技法圆熟,但总觉得少了一点点什么。书中有一种颓唐的气质,家庭生活沉闷又虚伪,光鲜的背后是脆弱与俗气。
雨
[马来西亚] 黄锦树
西太平洋沿岸从北到南,降水逐渐增加。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小说中,雨水珍贵,空气中多是干燥的尘土。而在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中,雨水多得可以从纸张里透出来,氤氲水汽和哗哗雨声,是背景和旁白。
雨大到一定程度,天地之间水会不会比空气还多?地面上的人会浮到天空中去吗?
书中说到:无边无际连绵的季风雨,水獭也许会再度化身为鲸。
马华文学也正如生活在南洋的华人一样,带有热带地区特有的气质,漂泊的他乡感,少数群体的不安,在漫天大雨中浮沉。
群
[德] 弗兰克·施茨廷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去年夏天,一直积压着没有读完。
因为,它实在是太厚了。这本一千多页的板砖堆在床边书桌待读书籍的最高层,摇摇欲坠。很担心哪天夜里它趁我熟睡,一跃而下,携带被冷漠的怨念,杀我于香甜梦中。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一个看似无思维的海洋,如何掀起巨浪,大肆杀人的故事。
人类滥用资源并破坏环境,大自然则以自己的方式去惩罚,这本不是一个新鲜的构思。而作者弗兰克·施茨廷却将它扩展成了绵延一千多页,横跨各大洲大洋的惊悚故事。他使用的秘诀之一,就是将科普知识融入到情节发展中去。
书中的人物众多,牵扯到的领域也包罗万象,从深海地形地貌,到甲烷水合物的开采;从海啸的形成机理,到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自然科学的知识点并非每个人都能熟记于心——书中的角色同样也是如此。于是作者巧借博学的科学家之口,将深奥的原理和现象展现给好奇的提问者和读者们。我们甚至可以将本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来读,并且丝毫不会觉得晦涩。
茶馆之殇
秋原
秋原的书读起来像是在喝茶吃糕点,悠悠闲闲。最美妙的是,还有一位见识驳杂的友人在旁,闲谈典故八卦和各种缘由。
这本书就是如此,它讲述了老北京独特的茶馆文化,以及与之伴生的市井生活,读起来很有趣。
冬泳
班宇
“就这样过了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你就这样失去了她
[美] 朱诺·迪亚斯
虽然都是失恋的故事,但是读起来没有太多哀怨的气质,而是多米尼加风格大男子主义视角渣男气质。
说吧,叙利亚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在写《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时候,脑海中一定在回响自己坐这趟快车时的情景。她坐东方快车不是为了旅行,而是陪伴自己的考古学家丈夫去叙利亚挖遗址。
二战前的中东地区,局势还算平稳。阿加莎夫妇最头痛的事,是如何与当地工人和酋长打交道。两个世界的文化迥异,相互看待对方的行为都觉得无比诧异。在差异之中,也引发了无数笑料。
所以,这本书无关密室和谋杀,也无关陶罐与雕像,而是一本乐子不断的考古手记。阿加莎自己称之为是一本「淡啤酒式的小书」,不厚不烧脑,适合闲暇时小酌一杯。
海边理发店
[日]荻原浩
都能想象出来日本的小说家在写作时是多么得痛苦,绞尽脑汁,试图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故事走向。
这多难啊,那么多优秀的前代大脑已经写出那么多精巧的故事了。
所以,这本书虽然看似轻松,但实则很用力。我不太喜欢很用力的故事。
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
作家写作的时候,比较容易的是拿起来,比较难的是放下。辛辛苦苦考据,发现了那么多有趣的历史史料,哪一条都舍不得丢,都想插到书中某处。假如不加克制的话,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棵挂满灯泡和饰品的圣诞树了。
对于读者而言,圣诞树可能是一本摘录好的资料储备库,但绝不是一本好书。好书应该像云杉,枝干疏朗。亲王这本书已经在克制,我们读这本书时都可以想象到他的纠结和不舍,紧紧握住右手,不让自己再加料了。读起来的确赘感少了很多,但主线依旧缺少明晰感,并且时常会有自圆其说。
藏传佛教
孙悟湖
再次体会到当年学四大力学的感觉了,每一个字都认识,句子也大约能读得懂,但要表达的意思却让人云山雾罩,迷迷糊糊。
这完全不能怪作者,因为这本书并非浅显的藏传佛教简介入门,而是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进一步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和义理。历史的部分尚可,义理的部分就很难体会其中精髓了。
埃及神话
杰拉尔丁•平奇 (Geraldine Pinch)
大概很少有人能够拒绝一场关于古埃及文物的展览,圣甲虫、木乃伊、猫女神和象形文字,让人觉得神秘又有趣。在这些出土于墓葬和庙堂遗址中的文物背后,其实隐含着古埃及的神话体系。
我们常常会犯一种错误,我把它称之为「高个子盲区」。在一米九的篮球运动员的视角下,一米六和一米七并没有太大区别。而我们看待历史时,也常常觉得,四千年前和三千年前的人们过着同样的生活,崇拜同样的神。
但实际上绝非如此,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崇拜的神灵并不相同。神祇们会分裂,也会融合,例如观音菩萨也是慈航道人,关圣帝君也是伽蓝护法神。
埃及神灵也是这样,随着政治的变化,地方神会升格成中央神,或是降格消失,神灵的体系在动态地流变。于是这本薄薄的小书读起来格外让人头疼,读完之后,晕晕乎乎,又要从头再看一遍。
幸得诸君慰平生
故园风雨前
这本书其实是故园风雨后的博文合集,她写的文章大多是关于人的,自己的亲戚们,前任的亲戚们,成都巷子里的老住户,等等等等。读她的文章你不会失望,只会一笑,为尘世烟火中的小快乐而快乐。
读这本书的时候很是骄傲,好像这颗明珠是我最早发现的一样。事实也差不太多,在关注故园的微博时,她还只有两千个关注,写的短文或长文大多也是自娱自乐,但都精巧,很见笔力。或许当时我们都没想到,这些文字最后会变成书吧。
掩饰
[美]吉野贤治
吉野贤治在生活中应该也是一位温柔的人,从书中可以看出来。不过他讨论的话题却一点也不温柔:当一个人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时,会怎么样,该怎么办。
本书最触动人的一点是,它揭示了主流社会在面对少数派时的三种意见:矫正、冒充和掩饰。「掩饰」的态度常常成功地掩饰了背后的不平等与歧视。我们无法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人在每个方面都能站在主流的立场,我们每个人常常都要掩饰自己,来逃避指向异类的目光。
石刻史话
赵超
一本很平直浅白的石刻知识入门书,结合石刻艺术博物馆内的展品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美] 杰克·威泽弗德
本年度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了,它解答了我很多疑惑:为什么成吉思汗能够从区区几人的小部落,发展成世界史上最大的帝国?为什么蒙古帝国又迅速分裂,各大汗国之间纷争不断?为什么蒙古铁骑能够横扫欧亚,让东西方君主都要闻之色变?
我们似乎很难想象,假如那位失去父亲的草原男孩,未曾躲过成长历程中任何一场劫难,今日世界的格局,将会多么得不同。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中亚地区的布哈拉埃米尔国的阿里木汗被革命者推翻时,黄金家族后裔的统治才落下帷幕,这时离成吉思汗逝世已经过了七百年。
在成吉思汗统治期间,他将草原民族的世界观最大程度地带给了世界。在对外征服过程中,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使得新帝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或许才是构建蒙古帝国最重要的基石。
本季度书单推荐完毕,阅读愉快~
致谢:编辑团 老宋、二十八年蝉 ;配图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