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那几年》

人总有一些不想回忆的过去,或是事件!必要时要死在心里埋入土里,但每每想起时,它是血淋淋的,依旧身临其境如同隔日...

我需要承认其实我走出来了,或者我没有走出来,实事上我已经不需要再纠结这个问题,走进也好、走出也罢其实它都融化在我的生活里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那曾经的种种煎熬,被蹂躏的体无完肤,层层剥皮的经历...我本该被碾压进墙缝里,可我偏偏反弹成对生活富有感恩和敬畏之心,并成就了现在我对生活不卑不亢的态度!我想我是因为释然了也接受了。就如同我在某一时刻突然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与自卑,那一刻起我感到轻松,我试着开始在意自己,开始慢慢接纳自己。

这几年的生活一塌糊涂,也迷迷糊糊的就像我现在看着屏幕打字眼睛像布了一层膜,有点模糊但眨眨眼又看清了。我也感谢迷糊地过完那段日子,有些日子不敢清醒着过,生怕撑不到下一秒。

2019我和闺蜜Amber见面,好久不见聊聊彼此这些年的生活时,她对我说“亲爱的,我觉得你应该把你的经历写下来,真的很有意义!如果你不能写我替你执笔,你有空时就说上一段,我来记录”。那时我还没有力量去写,也无力回忆。有太多太多复杂事情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的心被压抑塞满,被生活碾压。我儿子的命还悬在那,我不知道下一步命运如何安排,下一秒我等待的是什么?!直到2021年的某个夜晚,我俩又隔空煲起电话粥,提起此事,我想我大概可以写了。

闺蜜分两种,如果让我形容我和Amber,那用“懂我”或者“挺我”这些都不准确起码不够全面。我理解的我们,我脑海里会想到焦炭烧到1200度时把矿石中的铁还原后在高温下行成液态铁水灌注成钢的过程,实心的。它经时间经锻造受得起冷耐得起热。既平凡,又无可替代。在一起时即使没话题也不尴尬,更无需刻意无需多言便能get到点。

第二种闺蜜是玻璃,虽都是高温成型,遇冷遇热也都可,但需小心谨慎,掉地上怕碎。林林种种我这些年见的比较多。

Amber是看着我从兴盛走向几乎灭亡,。有些时候无需多言,她知道我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说话无需铺垫,直奔主题,无需安慰只讲对策。

那晚我俩又说起这事的隔天,我西安的哥介绍我认识他的同学允个,也是这次疫情期间的抗疫英雄,服役25年的女军人,是部队培养的首批心理医生,从事相关专业14年,去年因为腰伤光荣退役。在2020年2月13日征召援鄂医务工作者中她是广州地区100多名应征者中第一个报名的,并且也是唯一一名心理医生!

自从她退役以后就开始义务兼顾起社会有需要心理关爱人群。她有军人的硬朗有女人的细心善良还有西北人的热情好客。我们性格有些相似又同样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所以我初见她时有莫名的亲切感,或许这就是两者之间具有共性更容易相吸的缘故吧。她听了我哥讲述我们这些年的遭遇后,年前她带领她的关爱团队来慰问我和儿子,希望把我们的故事讲给社会中需要鼓励的人群,希望这部分人群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噩运能够勇敢面对,从新燃起心中的希望!

为此我开始执笔写下我得经历...或许我的经历对于任何世间百态来说确实渺小而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个体而言,这是我们全家的命!我希望这微不足道的事件能够带给朋友们一点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好的!

第一篇      接到家里的电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