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网上多数的托福攻略都是为机构做宣传,能真心实意分享备考经验的帖子少之又少,很多人出分之后可能去忙下一阶段的事也不屑于去分享这些。回想起自己一年前刚开始备考托福的时候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打开xhs全是晒分的帖子,真正有用的一个没有,想找个老师最后发现全是机构的引流。所以,希望写这篇文章帮助到还在备考的同学。要在这个环境下找到良心的机构和老师一定要花挺多心思和时间的。而且目前一对一价格不便宜,对普通人我觉得合理的策略是先自学然后针对自己的问题去找一对一。
我从2024年7.1正式脱产备考,中间经历4次考试,2025年3.29首考78,最后6.28出分106。首先对于托福考试的定性,我想强调托福只不过是英语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托福高分并不代表英语水平高。盲目卷高分没太大意义,真的是够用就行,越早放下分数的包袱,才会在英语学习的路上走得越远。我曾经以对待科研般的钻研精神学托福,心里给自己的预期就是一定要死磕达到100分。宁可花甚至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来对每篇阅读听力文章进行复盘,细抠每一个语言知识点,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去做听力跟读,力求做到完美、变态熟练,即达到所谓“无他但手熟尔”。然而,在我刚出分后,官方就放出了2026年新改革的题型,所有题目难度骤降,再也没有七八百词的阅读学术文章,没有长达四五分钟的听力讲座,没有让人头疼的综合口语。自己不禁怀疑,曾经的过度努力是否还有意义。所以,对于托福考试,还是应该抓住英语学习的本质,无论怎么改革,考试都只是一种形式,以提升英语能力为目标,自然能收获对应的分数。

Let's go
词汇
很多人说考托福词汇量要达到8000、10000才能到XX分,但在此我想强调背单词过程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件事:单词的质量。这里我想说一个我之前学英语的误区,应该也是多数中国学生的误区——背单词书。
举两个在阅读、听力真题中出现的例子:
-
assume
这个单词常用意思是“假定,认为”,但是托福阅读中经常出现它的另两个意思:“承担...作用;呈现...形状”,比如这段阅读真题:
这是一篇天文学文章,这句话说的是:“巨大星云呈现出一个平整的光盘形状”。在单词书中我们通常只关注单词的其中一个意思,这类熟词僻义如果之前没见过的话会完全懵掉,需要在文章中逐个积累,结合语境理解内化,下次在新文章出现才有可能反应过来意思。接着看下一个例子:
-
intrigue
这个单词比较常用的意思是:“激起...的兴趣”,作动词和形容词intriguing更为常见,但是,作为名词的意思是:“阴谋”却不太常用,而托福又特别喜欢考熟词僻义,下面这段话是托福听力真题中出现过的: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意思,如果不知道intrigue的名词意思,对原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到位的。原文的意思是说:“这种电影更像是陈述事实的百科全书,而不像小说那样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剧情、悬念、阴谋。”紧接着下一句就出了重听题的考点,如果没理解到位重听这句应该就是懵的。
我好奇地翻开绿宝书查这个单词,发现居然真的写了它名词的意思:“密谋,阴谋”。于是我反思了自己之前背单词的习惯:看到一个单词,觉得自己认识它其中一个意思就过了,跳到下一个单词。最后,以为自己是背完了全部单词,实际上单词的质量并不过关。
所以要真正掌握一个单词,即单词的质量过关,最苛刻的标准应该是:将单词的视觉信号和语义联系——阅读;音频信号和语义联系——听力;发音、拼写正确、会使用——口语写作;知道单词的词性和所有意思,而这个标准是极高的。绿宝书大概4000个单词,要达到以上标准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托福对于单词的这几个维度要求也不一样,有些单词只要求看形能认识,比如繁体字的龍(龙),多数人都不会写,但是看到认识就足够了。类比托福阅读听力中经常出的Mediteranean(地中海),都并不要求会拼写。所以,照着单词书背单词的效率是极低的,又很枯燥难以坚持下去。而且,绿宝书里面很多生僻词我学到出分都没在文章里遇到过。除非备考时间很长,意志力又比较强,每天一遍遍过一个个list,否则不推荐用单词书背单词。最好的方式还是在文章中结合语境去理解记忆,那些高频考察的单词会随着练习文章数量的增多反复出现,出现得多了自然就会记得。
单词做到“形和音”与“义”结合只是最低要求,除此外还有熟练度的问题。举个例子,听力是最吃单词熟练度的学科,因为原文只放一遍。在听力中听到同一个单词,不同的人分别以3秒、1秒、0.1秒、0.01秒反应出来它的意思就体现了他听力实力以及分数的高低。在阅读中,能够迅速反应出语境下单词的意思,也决定了长难句的理解准确度和阅读速度。因此,单词的数量+质量,才是真正有效的实力和基本功。
阅读
阅读是四科中相对最简单和容易提分的一科,相比听力只能听一遍,阅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调整阅读的速度,没读懂的地方能停下多琢磨一会儿。同时阅读也是四科中最基础的一科,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着后面三科的表现,有些听力题选错其实并不是原文没听懂,而是对题干或选项的文字理解出现了偏差导致选错。同样在综合口语Task2、3以及综合写作中,阅读部分理解的速度和准确度,也会影响听力部分的理解和最后信息的还原。而且作为托福考试第一科,发挥的好坏会影响后续科目的表现。有个好的开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阅读是值得投入大量时间的学科,要达到100+,阅读至少要练到28分+的实力。
针对阅读单科,最多人的问题应该是出在阅读速度上,很多人可能最后做不完第二篇。我一开始也是遇到不熟悉的题材一篇文章会做27、28分钟。阅读速度其实是一个核心问题,涉及的要素非常多。
先推荐两个老师:huge托福阅读杰哥 和 青山托福的万炜老师
我最先是在b站上看到了杰哥的巨坑词汇题、方法论和学科背景知识补充的系列视频,都非常有用,然后报了杰哥的阅读营:
https://space.bilibili.com/344503399/lists/2147171?type=season
训练营里面有规划好的三周主线课程,第一周是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第二三周是实战文章练习和讲解。我觉得这个课程体系设计得比较合理,难度循序渐进,第二周的文章都有课前引导不会一开始就很难很有挫败感。而且杰哥情绪价值给得也很到位,看过几次直播,杰哥讲了很多跟考试心态相关的技巧,总之给我感觉很靠谱,明年改革我也相信训练营课程能做得很好。
万炜老师是教GRE的,b站上面有一个长难句教程讲得特别好,利用GRE阅读的双线阅读法的思路攻克托福阅读真的是降维打击,推荐指数五颗星,满分必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A411D7P6/?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06eccc818bbdab93d3e9fd2fe7834ac8
当我把这个系列刷完,瞬间就觉得阅读开窍了,明白了提升阅读速度的核心关键:节奏感。做托福阅读,阅读速度绝对不该是匀速的,而应该是详略得当。刚开始使用双线阅读法时,除了读懂每句话字面意思以外,还应该同时反应出这句话在这个段落中的作用、与前句后句的联系。(如果刚开始练习做题时间紧张,这步放在复盘的时候做)随着文章数量的积累,培养出这种能力后,应对托福阅读中的修辞目的题(Why ... mention XX?)、插入句子题、六选三小结题就会信手拈来。而且,在具备了这种全局视角,即抓大放小的能力后,即使遇到了生词短语等读不懂的地方,依然不会太大影响对段落、文章脉络主线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能自动判断出文章哪些句子可以不读或扫读,哪些句子必须放慢速度精读。剩余的细节题、选非题、推断题则都是考察对细节的理解。针对这些不同题型,杰哥训练营里有专门的技巧,刚入门可以使用这些技巧节约一些时间,但其实这些技巧都可有可无,当单词和长难句的功底足够扎实、段落层次和文章框架都能抓住后,也不需要再去主动应用那些技巧做题。上述内容非常重要,是满分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
关于精练复盘:刚开始做复盘会消耗特别多的时间,做完一篇新题,把题弄懂、保证再出现做对只是最低要求。而要彻底吃透一篇文章,我自己总结了五层目标:
第一层:解决所有陌生单词、短语、句法,搞清用法并积累好;第二层:文章脉络,段落层次结构梳理清楚;第三层:所有题目搞懂、错题弄懂并整理到错题本(很多题做对其实是半懂不懂,隔一段时间第二遍做会错);第四层:补充相关学科背景知识;第五层:严格限时重读文章至7分半以内。
做一篇文章只要短短18分钟,但要静下心踏踏实实把这五层目标做完,我觉得至少要2~3小时。随着积累文章越来越多,精练时间会缩短。大概积累80-100篇应该就可以稳定在25分以上。针对不明白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在第一层某些单词短语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问AI(我用的chatgpt),它给的答案比老师更准确和全面。
关于学科背景:我不得不承认学科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如果事先了解阅读讨论的背景、主题、熟悉相关的学科单词,就能够顺畅地读完文章甚至预判到要说什么。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多刷文章积累,拿高分至少要积累100篇左右,如果是理科生,建议多刷下历史类和艺术类。历史类有一些文章是比较抽象的半天不知道讲得是啥;艺术类学科词汇比较多,那些艺术家所实现的各种艺术效果需要有一点想象力,比如建筑类的文章,经常出的那些学科词比如vault(连续的拱组成的拱顶)、arch(拱)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单词,如果之前没见过脑海里没有那个形象,很难想象出作者讲得是什么样子。(这里插一句,像这种讲到特别具体的应该也都是细节信息,所以如果不懂也不是特别重要,不会太影响做题。关键的还是要理解文章主要观点。能分清文章主线和细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能力,它决定了你能否在文章达不到4K、8K理解清晰度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对题拿分。上面推荐的两个老师都会强调这种分清主次的能力,所以要刻意训练自己这方面能力)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某些看似简单的单词,在特定学科背景下会有特殊含义,人们通常不太注意这些,举个小例子,比如“plot”这个单词在历史人文类文章多指“一小块地”,在文学戏剧类文章中指的是“情节”。对每个单词掌握的质量好坏,就最终决定了自己阅读分数的上限。要想掌握这些学科词和它们的用法,除了在一篇篇文章中多体会、多积累别无他法。我自己曾在遇到各种不熟悉的学科背景时心态崩过无数次,有过很多负面情绪,觉得自己白活这么多年连这些知识都不知道,这些心态都在正常不过,平复心态后一点点积累就好。
最后强调一下重读法,杰哥的重读练习法也是提升阅读速度的核心之一,一定不能省的,旧文章(尤其是难的、之前做崩的)一定要隔几天就拿出来读一遍,严格限时7分半。如果没达标,不要继续读了,找到断点是哪里卡住了,再重新分析没彻底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式,接上断点之后过一段时间再去重读。自己要平衡好重读旧文章和做新文章的比例,一直练旧文章大脑缺少新鲜感效率会降低,一直练新文章又不能彻底将文章吃透。所以最好将新+旧调整到让自己刚好不枯燥的状态。
考试前一周要做的:训练营的所有词汇题(巨坑词汇题+真题词汇串讲)完整刷一遍,这样考试时候1/5的题目就能秒选且不会丢分。我自己是把训练营的所有词汇题刷了3遍,4次考试中遇到16道词汇题没错过。然后在考前1~3天完整做一套或两套阅读的模考。这个模考的意义就完全是为了模拟考试心态,做得好坏都无所谓。所以建议去模考网站能还原真实考试界面那种地方做模考。个人经验之谈,我首考阅读就是不熟悉考试界面,导致心态有点崩,实际考试左侧那个阅读文本栏特别窄,比模考网站的文本栏还窄,导致行数特别多心理压力很大,看着右上角倒计时一秒一秒的走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这种心态训练是考前和平时都要做的。模考文章题目做得好坏完全不用管,考前也不用复盘了,只是为了考前热身,体验并记住那种做题时的紧张感。即使模考做崩了也无所谓,我最后拿30分阅读前一天模考做了一篇讲英国历史的特别难理解,最后超时崩掉,但也没影响第二天拿满分。我想承认一点,考试中出现的阅读文章的难度差异非常大!某些小众的学科题材就是很难理解,某些题目就是很坑很绕,也不用怀疑自己的智商,一次考试成绩好坏也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平时耐心积累,让自己实力变强会降低自己遇到难题做崩的几率,即使是难文章,依然能在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拿满分。
推荐一个模考网站:知学君(¥200多 某宝)这个网站能根据学科分类、考频排序选择练习文章,题库大,最新真题更新得快,有微信讨论群可以一起讨论问题。
真题 or TPO?
作为一名考场上遇到了一篇原题考了满分的选手,建议把TPO扔了。知学君网站按照考频-时间降序刷或者按学科刷真题就好了,考试出哪篇文章完全随缘,只要是真题就都会再出现,所以平时练的每篇文章都要当作将来考试会出的文章一样认真对待。
最后分享下我自己曾走进的死胡同,因为我理工科比较偏执倔强某些题目想不通就会一直想,浪费了很多时间。我想说有的题目确实挺坑的,按正常逻辑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一直想不明白千万别死磕和它过不去,很多问题不是一次能解决的。可以切换到其它科目,过一段时间再回看当时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视角。最后要是实在想不通这个题就过,这个分就算不要了。
听力
推荐老师:托福听力黄叔(B站小红书同名),huge训练营四科最耐心、最负责任的老师,每天都鼓励、监督同学们在群里打卡,耐心给同学们解答问题,要感谢的真的太多了。
https://space.bilibili.com/14078421
具体的听力练习方法论按照黄叔的步骤一步步来就行(B站免费公开):
https://space.bilibili.com/14078421/lists/1665325?type=season
听力应该是每个人都要花最多时间的学科,我认为要刻意提升自己三方面能力:
1.听力硬实力,即单词、短语的音频信号和意思关联的熟练度、各种句型熟练度,能否瞬间反应,这个只能靠硬堆时间,是通过反复听和大量重复跟读磨出来的。跟读绝对是练习听力的重点,跟读有几种不同做法:(1)先听一个句子,然后眼睛看着文本跟读;(2)滞后2~3个单词看着文本进行影子跟读;(3)不看文本进行影子跟读;(4)听完一整个句子,不看文本进行跟读(复述)。以上四种难度递增,所需要的练习时间也递增。最后一种要求最高,也是提升最能提升能力的,而这已经演变成了26年改革后口语的新题型。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跟读方式即可,初学建议第一种。影子跟读需要确保熟练度足够高后再进行,不然既没听清也没读明白。
2.心态方面,即专注力、耐力以及注意力分配,四五分钟的讲座想保持全程全神贯注是很难的,不管是通过记笔记,还是通过考点信号词、逻辑提示词还是段落分层的方法,都要尽量从头至尾跟着说话人的节奏坚持听完。和阅读同理,随着我们练习文章数量越来越多,应该具备自动判断出哪些句子可以不太仔细听,哪些句子必须仔细听的能力。很多细节信息听不懂都是没关系的,太难的地方本身就没想让你听懂。对于注意力的分配,一般来说文章开头是最重要的,开头听懂了全文的方向就不会有太大偏差,第一题主旨题就有很大概率做对。所以文章开头一定要精神最集中去听,尤其是对话,对话篇幅短、结构更紧凑。如果开头听不懂后面就不知道说的什么事。走神是大忌,要尽量在一天最清醒的时候去做新题。如果听的状态一直不好经常走神可能是大脑已经长期输入过于疲惫了,休息2~3天是必需的,在此期间可以只做旧题的复习。
3.在听得很模糊的情况下依然做对题的能力,再强的选手考试中也可能遇到听不太懂的题材,但依然能拿高分。除了上面提到的抓主线放细节的方法外,排除法绝对是做题最好的方法,很多文章听个大概就能把很多选项排除了,因为有许多选项都是非常离谱的。这里讲个小技巧,当我们阅读能力提升上来后就会发现,对于很多题目每个选项都会由一个中心词+定语修饰构成,很多错误选项中心词就错了,所以后面的定语修饰一眼都不用看,这是个节省时间的好方法。训练营Day8也有选题技巧讲解,这个也能在文章听得不太清晰的情况下有一些帮助,建议多刷几遍。
关于听力学科背景:听力文章的学科知识考察范围实在太广了,说实话训练营的50篇文章还是不太够的,因为很多文章题材确实非常偏,所以还是要尽量在考试前见到足够多的不同类型的文章,考试时候才不会傻眼。使用训练营的最新真题补充即可,按照训练营文章同等标准要求练习+复习,至少要精练个100篇才能觉得自己有一点进步。我首考的时候练了大概100篇左右听力文章了,遇到了一篇奇葩的讲美国淘金热历史的文章依然完全懵逼。训练营的三大学科+对话词汇串讲是重中之重,黄叔以一个更高的视角串联起了每个学科的知识,这样即使以后再碰到讲某些陌生的概念,遇到某些专业相关的词(比如艺术类provenance)脑子里也会有个印象,大方向不会错,建议至少刷三遍。此外,黄叔B站有特别多的真题学科背景知识补充,专有名词讲解、文学类人名磨耳朵等等,都是非常好学习资源建议自行补充。特别值得刷的是那个常用词组表达系列,因为对话中会经常出现,我个人认为对话是比讲座难的,建议至少刷三遍:
https://space.bilibili.com/14078421/lists/1137246?type=season
关于泛听:大脑如果一直重复一种模式学习听力一定会枯燥的,说实话按照训练营规定步骤精练那些文章一句句听译、跟读是很累的。而且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反馈,是比较难长期坚持下去的。所以泛听的重要作用就是保持我们对英语、听力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们的大脑需要一些有趣的事情来保持学习的效率和动力。所以泛听有很多种方式:看剧、电影、科普纪录片、听英文歌、听播客。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即可。在学得最阴暗最崩溃的日子里,我是靠看《老友记》走过来的,其实泛听对于能力直接的提升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在泛听中遇到平时托福文章精炼中学到的知识点时,这个知识会被巩固,在新语境下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复习:复习是真正提升听力硬实力的关键。必须承认的是,一篇文章即使在第一遍练得再精细、投入再多的时间,隔十天之后、隔一个月之后依然会有遗忘的东西,遇到不熟悉的单词短语依然会反应变慢。杰哥和黄叔都在训练营里强调过无数遍重复、复习旧题旧文章的重要性。而复习又是特别枯燥的,所以和阅读同理,每天练习新题+旧题复习,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好新旧题比例。
关于考场心态:影响发挥和最终分数极其关键的一个因素,在没有绝对强的实力之前,考场上的状态和心态会超过自身实力因素对分数的影响。首先,在平时做新题的时候就要成套做一整套新题,不要单独做一篇两篇。模考的时候一定要阅读听力双科模考,建议拉满强度,刻意训练自己的耐力和专注力,3篇阅读+7篇听力。尤其要注意阅读结束和听力开始前衔接的那段时间,很多人都是刚进入听力第一篇对话进入状态慢,开头没跟上没听懂导致后面做崩。所以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短暂地休息放松并切换到听力状态,无论阅读做得什么样,有纠结的题一定要都不能再想,听力的引导语建议不要跳过。听力开始后,无论文章难度如何、题材是否熟悉,最重要的就是跟着说话人的节奏从头至尾坚持听完,大致听懂每一小层讨论的是什么事,有没听懂的单词句子敢于扔掉不再去想,跟着下一句继续听。听力笔记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我经常不记笔记,反正千万不要因为记笔记导致没听到下一句,遗漏信息。
关于考场口语干扰:这曾是让我心态奔溃无数次的问题,因为平时我都是在安静的地方练习听力口语。所以平时就要刻意训练自己在嘈杂的环境里去听听力,找个比较吵的咖啡馆逼着自己去适应。另一方面,尽量规避这种干扰发生的可能:多尝试不同考场,不同考场的干扰确实会有很大差异。关于考场选择,我个人比较喜欢去学校里考试因为氛围更轻松,最后出分是在首经贸,监考人员很多都是学生志愿者,所以没有太大压力。之前心态考崩的一次是在北京ets中心,虽然设备好,但监考人员都是专业的老师,从入场到考试结束都比较严格,他们也喜欢刻意营造那种紧张的氛围。考场的硬件上也有细微差别,至少要选个耳机不漏音的考场,要是能听到旁边同学耳机里的听力那心态一定会崩的。关于考场的好坏,最好还是亲身去体验一下,小红书的测评都是主观感受不一定准的。
再换一种思路,我们要尽可能快地先比别人进入口语部分。所以,仔细想下所有自己可控的能比其他人提前进入口语的途径:(1)先被解锁答题界面;(某些考场根据考生到达考场时间确定解锁顺序)(2)解锁后疯狂点继续先试音、先进入阅读(阅读时可能受到其他人试音影响);(3)36分钟内提前结束阅读(需要两篇做得很好都提前完成,并且舍弃检查时间);(4)缩短听力做题时间,快看快选,看到正确答案就选,不把剩余选项看完不做double check。对于以上方法,一定要敢于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和策略。我自己在最后出分那次采用的是第1、2、4条,最后只在最后一篇听力的选题部分受了一点点影响。
关于听力学习其他方法技巧和推荐资源:
学习方法
史蒂夫·考夫曼 如何提高听力——Steve Kaufmann How To Improve Your Listening Skills: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q4y1V7cD/?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06eccc818bbdab93d3e9fd2fe7834ac8
【TED科普】重复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斯蒂夫·考夫曼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HzHY1Ej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06eccc818bbdab93d3e9fd2fe7834ac8学科背景补充
胡萝卜奶酪5767——托福学科听力
https://space.bilibili.com/385506086?spm_id_from=333.788.upinfo.detail.click
MeowAcademy——托福学科分类背景知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A4m157Qj/?spm_id_from=333.1387.favlist.content.click&vd_source=06eccc818bbdab93d3e9fd2fe7834ac8
宇宙时空之旅(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20676?spm_id_from=333.337.0.0&from_spmid=666.25.episode.0APP
托福TPO精听(绿色图标),缺点是都是TPO的文章(1-75),使用起来方便没广告,适合通勤路上、起床后睡觉前等碎片时间随时听,也可以单句精听跟读(练习综合口语也会用到)。
口语
相比前两科,我口语写作练得时间很少,只是拿到了23分的基础分。对于总分目标100+,口语拿到23分左右即可。推荐老师:1.吴奇老师的脱口秀
https://space.bilibili.com/473498779?spm_id_from=333.337.0.0;
2.huge托福口语虎哥
https://space.bilibili.com/15871434?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3.Mike Woo
https://space.bilibili.com/1695422213?spm_id_from=333.337.0.0
每个老师教学侧重点不同,如果备考时间充裕(半年以上)且目标在高分段,建议先学Mike老师的完美发音课(B站是免费公开课,我额外买了他的系统发音课)。Mike老师不是教托福的,但他的课程讲发音、音标比所有托福口语老师都讲得详细和系统,老师声音很好听,画的发音嘴型很形象能清楚地讲明白每个发音的动作要领。把这些音标的基础打牢,发音准确了,再应用到托福答题上,才会更有自信。此外虎哥训练营的14天跟读也是为了提升语音语调和表达习惯专门设置的,虎哥会对每句话的语音重点讲解,虽然不像Mike讲得那样细,但是对于备考时间短的同学,也算十分高效。
关于四道口语题的练习时间分配策略:我觉得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配。如果性格比较外向,头脑比较灵活,对于任何话题都能迅速反应,有话能说,那可以在独立口语题上多下功夫拿分。独立题虎哥给总结了八大素材,但是我个人不喜欢背东西,觉得就算背完也很难现场改编。所以我的策略是把时间几乎全压在了综合,独立完全靠自己现场improvise(所以四次考试口语一直不太稳定)。因为我觉得综合口语套路比较固定,也不需要头脑风暴想理由,都是客观信息的还原,只需要把整个综合口语题拆分成几个小任务然后刻意训练逐一击破。这里要强烈推荐吴奇老师,他的教学思路是在自己英语听力、口语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学会挑重点,说得少但是说得好。唯一缺点是没有真题都是TPO。综合的答题模板见仁见智,我更喜欢用huge那套,无论用哪套模板,考前一定要做到变态熟,肌肉记忆脱口而出,固定内容的发音和语法不能有任何错误。
下面是我自己练习综合出现的一些问题:
综合Task2阅读找点慢,读不完或者笔记记不完:任选TPO1-75,刻意练习只做阅读部分不做听力,有些题确实阅读很长,加上两点信息不明确,缺乏提示词,如果再受到别人口语干扰肯定会崩。吴奇老师的课程里有这部分的专门训练,有一些小技巧来提升阅读和笔记速度,并按照难度等级规划了要做的TPO题目。如果考试真遇到了比较长难的、两点提议不明确的阅读,要优先保证读懂、把两点原因明确,宁可不记笔记。阅读部分是综合口语的关键,理解阅读信息才能和听力的观点对应上,并识别出重点。做好阅读部分,至少保证拿到了基础分,答题的前20~30秒基本都是照着笔记读,后面听力内容的还原即使有问题分数也不会太差。
综合听力部分听不懂,记不完:综合口语Task2的听力和单科听力的内容还是有很大差别,T2的场景更多是和校园、学生生活相关,所以出现的单词和听力对话差别较大(刚开始练的时候cafe和cafeteria就没搞清)。所以对于每篇综合口语的听力部分,依然要砸时间进行多轮跟读(使用之前推荐的绿色APP——托福TPO精听)。练习达到到一定量后,会对这些校园生活的单词变得熟悉。笔记的问题在解决了听力的问题后会有所改善,但总体的方针还是吴奇老师强调的——少记,只记最重要的,不记重复信息。听力只需记每个观点+1句或2句解释补充。(吴奇老师的课里都会讲到)如果记太多细节,导致主要观点框架没来得及说那就太亏了。
分享口语学习自己走过的一个误区:按照虎哥训练营所给sample的标准,既要内容丰富、准确又要表达漂亮,就会觉得口语太难了。而自己实际刚开始练习一道独立或者综合口语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尤其是练习综合中间会出现各种问题,非常有挫败感。因为自己内心坚持的完美主义,觉得阅读、听力单科的问题没解决之前就不想练口语题。一直拖到首考前一个月才开始练习口语,导致最后时间特别紧张。所以口语科目一定要尽早开始,不要因为畏难而拖到最后,可以把难的目标一步步分解成小目标去执行。每天宁可少练一点,只做一道独立或者一道综合的听力部分复盘。尽量不要死磕,一道综合题做一整天,会非常有挫败感。
最后,如果经济允许,口语推荐报名一对一,虽然我没上过,但在huge口语营的作业批改之后我发现,很多发音细节瑕疵是我自己一个人练没注意到的,而专业的耳朵会帮你挑出来。一个好老师会高效地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及时纠音,加强练习的反馈,一步一步积累信心。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推荐豆包APP,碎片时间可以和它英语对话聊任何话题,主要是帮助自己敢于开口说,这样在独立题也能有所帮助。
一些无关实力的小tips:这个是虎哥在考前直播告诉我的,答题时音量尽可能大一些做到洪亮,即使装也要装出自己很自信,在中分段,流畅度>语法准确度,即使内容说错了,分数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拿22、23分容错率其实非常高,甚至可以有很多地方停顿、磕巴,这些都在正常不过,心态一定要稳住。此外,不同考场耳机收音可能有细微差别,如果一直卡一个分建议换个考场试试。
写作
推荐老师:huge托福写作炎哥、万炜老师《笔尖上的托福》、ChatGPT
写作是我花得时间最少的一科,训练营大概只刷了一半。建议把时间多分配给学术讨论写作(唯一26年新改革保留的题型),营里有14天主线、28篇官方样题、45篇真题+范文都是很好的资源。知学君网站也有很多真题补充,由于这个题型新题少,所以是很容易遇到原题的。需要做的就是思路、万能理由的积累,但切记不要任何题目都往通用理由上硬扯导致偏题。举个例子,首考时我遇到的题目是:用社交媒体来看新闻,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比如报纸电视看新闻更好?我写的是社交媒体,因为社交媒体看新闻的同时还能交到很多相同兴趣的朋友,比如一个新闻帖子下面的评论区可以发现和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交朋友”是口语写作的一大万能理由,但应用到这里,就有偏题的嫌疑,题目中的“新闻”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最终的目标,完全抛开这个概念去谈交友就显得和看“新闻”的目标毫无关联。这次考试最后我的写作出分是18分。所以,学术讨论写作,最最重要的是不要跑题、偏题,逻辑合理,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生搬硬套万能理由。其次尽量减少语法错误,宁可多用有把握的简单句,也不要冒险使用自己没写过不保准的复杂句式。关于字数,很多人说一定超过150、180词才能高分,但我最后一场考试学术讨论字数只有100~110词,依然拿了27分。如果能把事情讲清楚,字数显然是不重要的。
对于综合写作,万炜老师书里综合写作的方法论值得一看。针对阅读部分的不同类型(观点理由型、现象解释型、问题解决型),有不同的模板句式,也能在听力开始前针对不同类型结构的文章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期,知道哪些是废话不用仔细听不用记笔记,哪些话是重点必须要记。综合写作练习频率不用太高,可以两三周练一篇,背好一套模板,总共练习10~15篇综合写作就足够了。
关于批改:ChatGPT是最好的批改老师,语法错误可以用Grammarly,GPT可以帮忙看句式使用、用词搭配是否合理。除了修改外,GPT同时也可以为学术讨论写作、独立口语提供思路、理由展开。
最后的口语写作tips:报下午场,优先看综合写作,听力直接就是标准答案...
心态篇
杰哥阅读营里有很多讲心态的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是说,比如烧一壶水,在没沸腾之前99℃的水和1℃的水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是不能说这99℃都是白烧了。黄叔也经常说托福是一个跳台阶式的考试,短期的努力很可能不会立即反映在分数上。在xhs看到过无数次别人晒分,我也曾在整个托福学习过程中无数次的怀疑自己,自己做对了吗?自己有没有进步?而实际上,进步就发生在平时练习的一分一秒,每一篇阅读文章的复盘;每一道错题的整理;每一个学科知识的补充;每一句听力的跟读;每一个单词发音的纠正;每一段写作思路的积累。任何一切自我怀疑都是多余的,要做的只有给足耐心,专注眼前要做的事。
换个角度想,托福其实没那么重要,只是现在这个内卷的环境下,分数成了衡量人最简单粗暴的标准。托福并不是英语学习的终点,它只不过是检验人英语水平的其中一种形式,托福能考高分不一定英语水平就很高。现在考完我依然觉得自己听力口语很菜。所以即使托福考过了,以后英语的学习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放下这个包袱,越不把托福当回事,越不在乎这个分数,最后的结果反而会越好。
一些对心态有帮助的资源:
杰哥写的心态急救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azLqJXSYtvqpJicuKQjRYQ
Marcsims——[特别篇]我看了8个月的留学咨询,最严重的问题——机心太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g4y1W7Zj/?spm_id_from=333.1387.upload.video_card.click&vd_source=06eccc818bbdab93d3e9fd2fe7834ac8
Marcsims——简单谈一下新时代的竞争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88145890217033752?spm_id_from=333.138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