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主动用心维护。——题记
自3月份加入007四班以来,已经过去3个半月了,四班的微信群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聊天记录的一个。由于做志愿者和喜欢观察的原因,自己认真拜读了四班的每一位战友的自我介绍,对大家的外在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和冯亚静、庞高群、雷高胜、张胜、谭雪茵、覃事常、王涛、叶薇龄、陈厚、刘冰、吴杰、黄小龙、杨太阁、王慧、莹姐姐、彭琳、王正齐、彭琳、冯雨萱、吕晓红、刘小能、韦韦、刘宇、王会森等24位战友有过不同程度的一对一交流。我们或曾一起做志愿者,或彼此提供各种帮助建议、或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彼此也在这种互动中渐渐熟知、了解;因为他们,我开始译读英文原著<Beyond Feelings>,英语口语得到了强化,启动了每月2篇英文作文之旅,加入了2班班长的<小白学编程班>,同时在跑步健身路上也更轻松自在。
下面就正确勾搭战友的三个原则来进行展开,其实就两字主动。
原则一:主动了解外在的TA
简书/公众号文章,群聊天记录,朋友圈,都是了解007战友的好办法。
亚静(简书号:把躁郁当做朋友)通过读战友的公众号/简书文章,每周主动认识一位战友,本周有幸成为他的“猎物”。有天早晨,打开简书,突然收到好多条系统消息和打赏提示,原来是他仔细阅读并认真评论了我简书上写的每一篇文章,还用打赏表达了他最直接的认可。当然,投桃报李,我就评论一一做了回复,关注并拜读了他的简书号上的文章,但还不曾评论,这是后期的任务。主动了解你的战友,就是这么任性给力!
作为007的终身观察员,我会关注迟/未交作业的战友,第12次作业雨后,主动加了三位迟/未交作业微信好友,并查找聊天记录了解他们在群里的互动和交作业情况,和他们进行认真沟通,鼓励他们下次按时交作业,不要掉队。其中一位战友姐姐,通过查阅聊天记录,我发现发现12次作业雨以来,她只交过2次作业;但4天前和她沟通后,第13次作业雨主动把她的作业发给了我,请我点评,还来咨询如何申请简书/个人公众号,同时给自己发了一个大红包表示感谢。
她说,在自己让她不再拖延,从今天开始写作!
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可以说是不曾谋面的陌生人,自己不过是主动加了她微信,花半个小时鼓励她下次按时交作业,但是姐姐却真的作出了改变,让自己很有成就感!
虽然我关闭了朋友圈,所以不会在睡前或无聊时去刷朋友圈,但当新加好友,或对某个人感兴趣时,或者许久不曾联系的好友,我都会主动去把TA朋友圈研读一遍。
下面是通过拜读四班一位战友的朋友圈,获知了她自我介绍之外的更多信息,原因是她用英语评论了我的英语作文,让我嗅到了同类的味道,gaga,信息较多,就不公开名字了:
****:湖南,夫家衡阳,中南大学本科,浙江大学研究生,定居杭州,女儿3岁,三花集团外事相关工作,老大是个老外,浪迹过美国,德国,法国,葡萄牙,泰国,尝试过潜水,滑雪,参加羽毛球赛,爱好跑步,跑马拉松……生活,工作,幸福指数应该都比较高。
虽然她说这只是外在的自我,但如果连外在的她都不认识,又有何去认识内在的她呢?后续故事是5月份自己主动评论了她的所有作业雨,她也给了自己很多积极的回应;7年,我们之间的缘分肯定还会有更多续集。
虽然现在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半年可见,三天可见等功能,但我不会用这些功能,因为知道肯定有和我一样想要通过朋友圈了解我的人在。
原则二:主动构建强联系
文字是思想的精华,彼此用文字沟通,往往能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在007里,点评战友的文章是一个高效的沟通方法。
但凡文章,不管水平如何,肯定是其经过作者认真思考和细心打磨而成。直接读文章,你花10来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掌握别人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的积累下来的思想在交流了,这不是赚到了吗?如果你把他所有的文章都读了,说不定就可以了解了他整个人生。如果你还能用心写下你的点评的话,那会让作者知道你有认真在读,同时也加深了沟通,彼此间的纽带更强;更有力一方面对你个人的总结能力是一个拔高。
用心点评,是一种刻意练习,用心程度决定着联系的强度和你个人能力提高的高度!用心点评吧,最终获益的是我们自己。
原则三:主动一起做件事
曾经一度为自己有很多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交情的朋友感到很自豪,一方面和他们在一起我可以很放松、很自在,彼此了解,有话直说,可以不用顾虑太多;如果有事请帮忙,一个电话二话不说,马上帮忙。二来,互相知道各自家里那本难念的经,彼此的父母通常都互相认识,过年回家我父母还经常会主动问起这些老朋友回家没,要不要去和他们聚一聚——这样的朋友还不少,有男有女,交情最长的一位是22年,最短的也有12年了——算是三生有幸吧!但是遗憾的是,几乎没和他们一起做过一件事,除了一起出去旅游。
历事炼心,一个人的秉性、习惯、做事方式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共事,是可以构建强联系、深入交流、共同成长的一个绝佳的途径。
比如这个月的值月生刘冰,他果断、有条理的做事风格就让我获益匪浅。一个线上会议,他可以把时间把控得分秒不差,说30分钟就30分钟;一个个问题讨论下来,快而不乱——这是不共事就没法学到的!4月份的值月生莹姐姐的去中心化管理,一个5人团队,她可以将自己的管理知识巧妙地应用起来;如果不和她一起做事,我是没法体会到这个去中心化管理的好处的,更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这个方法的。这里举的是值月生团队的例子,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高效做事风格和一套,四班有71个人,如果每个人身上学一点,那也是如虎添翼。
一定要加入值月生团队才能共事吗?不一定!
咱们班6月份志愿者杨莉丹和3月份值月生刘小能就一起开启了21天微习惯之旅,搞得风生水起,这两位美女之间肯定碰撞出来不少火花。我在翻译<Beyond Feelings>的时候,很想找同样在翻译这本书的人来交流,通过微信搜索找到了不少翻译BF的文章,最后从这些文章中筛选出一位臭味相投的伙伴,留言加微信一起讨论翻译这本书——是不是很赞!
其实,这条原则放到现实工作中也可行。在做事中观察、筛选志同道合的伙伴。对于那些道不同的人,就做好心理准备,不让自己被对方渗透了!
一起主动了解,主动构建强联系,主动一起做事吧,用心维系,从此不再孤单!
后记:上次作业雨N0.0-2 七年,我会一直在,愿你也不会提前出局!一文战友周玲(简书:碧空沙漠海)评论表示想看看如何认识战友,于是写下此文,供周玲及需要“勾搭”的战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