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 阅读《正面管教》第5章 当心逻辑后果
1.父母和老师们有时候会如何掩饰惩罚?
父母和老师有时候可以把一个惩罚称为“逻辑后果”,其实是掩饰惩罚。
2.很多孩子在受到惩罚时,想的是什么?
有些孩子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或没用。有些孩子会决定不再做那些让自己受到惩罚的事情,但他们这是出于恐惧和害怕,而不是因为有了对与错的概念。正是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他们总要证明自己还有可取之处,因为其内心深处认定自己不够好。
另一些孩子则可能琢磨着以后怎么打败你,或者将来怎样才不会被你抓到,很多孩子想到的是报复。受到惩罚的孩子常常会很快做些什么来跟你扯平。在受到惩罚之后,有些孩子心里会留下不公平的感觉,他们不会将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惩罚的行为上,而是对惩罚他们的人充满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屈辱。
3.惩罚的即时效果是什么?
惩罚会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至少是暂时制止。
4.惩罚的长期效果是什么?
孩子会找机会扯平,挖空心思不被抓到,或者由于恐惧而俯首帖耳,或自认为用。
5.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要担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因为要考虑长期效果。
6.如果大人志在必赢,那他们留给孩子的是什么?
如果大人志在必赢,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输家。
7.自然后果的定义是什么?举几个例子。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的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比如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忘记穿外套就会感冒。
8.大人在自然后果中起什么作用?
当计划改变大人的行为,并且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大人要拒绝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去体验自然后果,体验到自己能处理问题的良好感觉。
9.逻辑后果的定义是什么?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他要求一个大人或其他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重要的是,要决定哪个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10.“逻辑后果的4个R”是什么?
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11.如果遗漏了任何一个R,逻辑后果为什么就会变成惩罚,举一个例子。
当一个孩子在课桌上涂写时,如果一个老师不合理,要求这个学生清洁教室里所有桌子,以确保这个学生吸取教训,也就不再是逻辑后果了。合理性被丢掉了,取而代之是以权力保证孩子吃苦头。
12.如果孩子体验不到“逻辑后果的4个R”,他们可能会体验到另外的哪四个R?
如果大人你遗漏了4个R中的其任何一个,而使得后果不再是相关的,尊重的,合理的或预先告知的,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可能就是第1张解释过的惩罚造成的4个R:愤恨,报复,反叛,退缩。
13.当大人以强权迫使孩子吃苦头时,大人的错误信念是什么?
大人的错误信念是:“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要按我说的去做,否则有你好看。”
14.为什么和善与坚定并行很重要?
如果忽略了和尚而坚定并行,结果就罗其后果逻辑后果的4个R。
15.为什么说要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很困难?
因为事情在变得好起来之前,往往会变得更坏。
16.为什么有时候你什么都不做,反而是你能做到的最有效的事情?
要让孩子体验他们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不要包揽孩子遇到的所有的问题。
17.为什么逻辑后果并不是一切不良行为的最好解决方法?
如果一个逻辑相关的后果不明显,很可能就是那种情形不适合运用逻辑后果很多,其他方法或许更为有效。
18.逻辑后果通常对孩子的哪种错误目的有效,即便是在发生冲突的时候?
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关注时才有效。
19.在试图解决与寻求权力或报复为目的的问题时,如果要使用逻辑后果,必须先做哪两件事情?
让彼此冷静下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20.对哪种错误目的的行为,既不宜使用自然后果,也不宜使用逻辑后果?
自暴自弃的错误目的是不适宜使用。
21.你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造成的后果,而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
让孩子体验他们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不要在自然后果上施加指责难,羞辱和痛苦,也不要包揽孩子遇到的困难。
2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关注逻辑后果,而应该关注什么?
更应该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