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时,读高三的女儿问我:“妈妈,现在有很多普信男。你知道什么是普信男吗?”
“第一次听说。什么呀?”我很好奇。
“现在很多男生特别普通,又特别自信,所以就叫普信男。”
“很有意思的一个特定称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这个呢?”这丫头总能轻易地激发起我的好奇心,也可能是缘于做妈妈的那份潜意识的敏感。
“我班有一男生那天给我递了一封信,写的特别油腻,我被恶心到了。”
“后来呢?”
“后来,我朋友说,别人还好,那个男孩子就算了,自私又小气,爱占小便宜,人品有问题。我当时就告诉她,我妈妈曾对我说过,如果你被不止一个特别普通的男孩子表白,你要想,一定是自己不够优秀,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平庸的人觉得自己配得上你的喜欢,你更要好好努力!”
我想起来,这话我是讲过的,在女儿读高一的时候。
如果说,初中时,孩子们觉醒的是叛逆,那么,高中时,最活跃的便是他们的荷尔蒙了吧,当然,他们称之为青春。
女儿皮肤很白,不算漂亮,看起来文静秀气,当然,也可能只是表象。初中时,她的叛逆一样来势汹涌,轰轰烈烈。读了高中后,似乎瞬间长大了,在妈妈这里,倒成了一只软萌萌的小可爱。
记得,她读高一时,一次周末放假,我去接她,她从涌动的人流中冒出来,看到我就飞奔而来,挽住我的胳膊,开始叽叽喳喳的说起班级里那些青春的故事。说着说着,说到了自己,说隔壁班有男生打听她,想要给她表白。我瞬间发现了敌情,有点紧张地等待下文。
“妈妈,你放心吧。你闺女是不会早恋的,我看不上。我们几个关系好的都是兄弟,我们班呀,全班皆兄弟!”她很豪迈地挥着胳膊下了定论。细腻文静的女儿读了理科后,就逐渐变成了这个样子。我这个文科毕业的妈妈,不太懂理科生的世界。但是乐观地想,也许简单便是快乐,女孩子,过于敏感细腻,未必是好事。
我记得,那天我第一次和女儿讲起了我的青春,讲了我对爱情的理解。
记得我读高二时,有一天午饭后,班里有同学喊我,说外面有人找。我出去后,发现是一个理科班的男生,很瘦,很高,样子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双很小的眼睛。我们那个年代,男女生交流很少,我对男生的审美,还停留在“始于颜值”的表层。我是一个单眼皮、小眼睛的女生,因为这个曾很多次抱怨爸爸妈妈:为什么没有给我一双长着长长睫毛的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那时我已经读完了全套的金庸和琼瑶,发现几乎所有女主角都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什么剪水秋瞳,明眸善睐,肌肤胜雪,青丝如云等等。而我,除了小眼睛之外,还是一个黄毛丫头。上学时因为皮肤白,被笑称“白雪公主”,我常常在心里哀叹:这一定是莫大的讽刺,哪有眼睛这么小、头发这么黄,长得这么丑的公主。在我心里,小眼睛就等于长得丑。那个小眼睛男生的信深深地刺伤了我的骄傲。
“为什么会有长得这么丑的,还是普通班的男生给我写信呢?”我反思良久,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外貌平平又不够优秀,才给了他那样的勇气和自信。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读书,好好努力。如果先天的外在不能改变的话,那我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丰富自己的内在,以优异的成绩使自己闪闪发光。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不要做那个总是自惭形秽的丑小鸭!
这些话被女儿记住了。
经常看到一些女孩子,在本该灿烂的青春里,为了所谓的爱情迷失了自我。有的哀哀怨怨,有的轻浮堕落,有的甚至赌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罗素曾说过:“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追求爱情原本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我们追求爱情的姿态。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你要记得,你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成就你自己!
爱情无疑是浪漫的,但它也是脱离不了现实的,是这个尘世里灿烂的烟火。老夫子说:“不读《诗》,无以言。”那就我们来看一看《诗经》里的爱情观。
关于女子之美的判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样的女子才是男子的心仪之人呢?“窈”字的解释是:深邃,喻女子心灵美;其次,才是“窕”:幽美,喻女子仪态美。女子之美,是由内而外,内外兼修的美的统一。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幽梦影》中所云:美人者当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外在的美是短暂的;“若有诗词藏心中,岁月从不败美人”,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女孩子啊,要不断地阅读和学习,不断地修行和成长,做一个精神丰盈、灵魂含香的女子。
关于女子择偶的标准。“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形容那位有文采君子的学问、道德、礼仪、言行举止,是那么深厚,那么高雅,那么让人心生敬意,就如同切磋琢磨过的玉器。可见,女子择偶更关注的是男子的品性、学识和作为。“外貌协会”的女孩子啊,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好的爱情是执着专一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里的爱情是至死不渝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忠贞的态度,专一的精神,在爱情里实在可贵。
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送我“木瓜”,我将以““琼琚”作为回报,而这“匪报也”,而是“永以为好也!”只是为了表达彼此的重视。虽然男女所送之物的实物价值有差别,但实际上在情感上是平等的,都是表达爱意的寄托。《诗经》中的爱情是纯朴真挚、平等而和谐的,很少带有功利色彩。《简·爱》的女主人公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清醒的思考,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好的爱情,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是势均力敌的,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依附,不是卑微的乞求和仰望,不是无原则的牺牲与妥协,而是生命和灵魂的相拥而舞,美美与共。无论是《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还是今日网络视频里因向丈夫要生活费而被丈夫当着孩子家暴的女子,都告诉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平等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
好的爱情是宁缺毋滥的。当爱情遭遇不幸时,《诗经》女子的选择也是决绝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丈夫的抛弃,弟兄的不解和嘲笑,这位女子毅然离开,她要彻底与丈夫分开,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是什么让她如此决绝呢?她本着对爱情的负责与忠诚的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义无反顾地走了。“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一个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和医理的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便“夜奔相如 ”“当垆卖酒”,从一个贵族大小姐沦落到市井贫妇,为了爱情,她付出太多却也无怨无悔。据传,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面对爱情的背叛,她既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也不是歇斯底里、两败俱伤的纠缠。女子的骄傲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
《诗经》中的女子是痴情的,但在痴情的同时,她们并不盲目,也不软弱,要求自己矢志不渝,期许男子白首之约。在爱情遭遇不幸时,无惧世俗眼光,表现出一种宁缺勿滥的勇敢和决绝。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当有知识、有主见、有梦想;当无弱者意识、无依赖心理、勇敢无畏。
我的可爱的女孩们啊,首先要成为你自己,要能自己掌控命运,才能成就属于你的爱情和幸福。好的爱情一定是比肩而立,彼此成就的模样。最后,以舒婷的《致橡树》共勉: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