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年开始,有了很多昂贵但是却没有太多实际用处的物品,包括手机、电脑、手表之类,未拥有之前,脑海里面想着的都是如何拥有,以及拥有那一刻自己将会获得多少的快乐。
这些幻想和幻想中的快乐在拥有的那一刻发生了变化,兴奋的时间超不过10分钟,现实就来无情的打脸了,物品终归是物品,再怎么好,如果取得的时候太容易,那么这种乐趣也不会持续太多时间。
由此延伸出一个道理:没有持续过程和时间的投入,瞬间就能获得的物品,没有太多价值,这个价值是在心理对其的定义。即使这件物品本身的价值很高时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对这件物品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最终获得了它,那么这种兴奋感就会延迟并且持续,而且持续的时间将会很长,同时对这件物品的价值本身也会高估很多,就像奖牌,虽然其本身的制造成本很低,但是因为是通过竞争和打败无数对手获得的,那么,人们就会忽视这种价值,并在自己的心里对其进行重新定义。
在现实生活中,美好的物品太多,有的物品对你来说未必有多大的价值,但是就是因为在你的心理感觉是“美好的”,所以,你总想着要去拥有它,而且你完全有能力完全拥有它,这时瞬间拥有本身就使这件物品的价值降低。
这时,当然可以通过过程本身对其进行替代,即推迟自己的满足感;但是,当你完全有能力获得这个物品时,你为何又要推迟,你的欲望完全不允许你这样去做,所以买买买就无法控制了。
或许,应该换一种思路,未必或者何必占有呢?
欣赏也是可以的吗。
02
欣赏的一个前提是:我本身就不想拥有,我想的是看,用心去看一个美好的事物,看着它的各种好,去想象这种获得,然后在脑海中将其珍重保存。
欣赏很难,因为欣赏需要一种不去占有的心态,欣赏需要控制欲望,在控制欲望之后需要将自己的这种欲望进行转化,转化为一种“局外人”态度。
但是,需要区分一点,欣赏和被动是俩回事,欣赏是自己能得,但是主动选择不得,因为这种获得会让自己丧失掉最这件事这件武平得看法,这是欣赏;而被动是原本就不能得,但是却以“欣赏”作为“理由”逃避自己的不能。
欣赏是为了让一种美好继续的美好存在,欣赏不是“佛系”,不是悠然度日,欣赏是在可以迈以及不可以迈之间选择了停顿,在停顿的刹那选择了自己的态度。
欣赏需要拥有更强的能力,拥有是一种获得某事某物的能力,而欣赏是在具备获得能力的前提下懂得了一种限制。
欣赏挺难。
03
学生时代,拥有的东西不多,手机是父母给买的,自行车也是,但是,仍然觉得满足,并未自己所拥有的这几件事物而高兴,对于别人有的,不羡慕,因为你认为功能是一样的,作用是一样,那么二者就没有区别。
即使在大学期间,也不会因为寝室哥们儿比自己家境优越而有攀比之心,自己想的只是基于自己能力的攀比和思考,在习惯、性格方面,不如人家的,自己要去努力,虽然最后这种努力被证明作用不太明显,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不至于惨败,但也颇受打击。
最终,在打击之下学会了欣赏,并学会了合作以及优势的开发和挖掘。
由此引出欣赏的价值:欣赏不应该是站在旁边看一看,而是让这种看一看发挥价值,发挥合作共赢的价值。
欣赏可以是竞争,也可以不是,如果是你的优势,那么可以通过竞争让其得到加强,如果不是,而且在这样的情形下需要花费数倍的努力才能实现超越或者仅仅和其等同,那么就不要花费这个精力。
条条大路通罗马,走上王座的道路有很多,而利用自己的优势走上这条道路明显要快一些,如果这个优势背后,还有一堆人扶着你走,或者作为你的后备资源,可以想象,你会收获到什么。
这就是欣赏的价值,让你能以“上帝之眼”的角度看到别人的优势并加以用之,如果你是用嫉妒的心态去欣赏别人,嫉妒就会让你蒙蔽双眼。
04
想一想截止到现在,你拥有了哪些本该欣赏最后却拥有了东西,并且因为这种拥有让你丧失了对这件事物的乐趣。
再回头想一想,你现在有哪些你想要拥有,但实际仅仅是需要欣赏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