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一流学科排行榜出炉:TOP3排位出人意料
全国一流专业数量高校排行榜发布
近日,中国校友会公布了2021年全国一流专业数量高校排行榜。
在这份榜单中,北京海淀3所高校霸榜。在中国教育圈,“海淀家长”闻名全国,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此次全国一流专业数量高校排行榜的出炉,再次证明了海淀教育高地在全国教育圈的霸主地位,确实名不虚传。
北京大学以30个八星级专业的绝对优势,成功卫冕。清华大学则以27个八星级专业屈居第2。
在国内外各大高校排行榜中,清华和北大几乎不会让TOP2旁落,其他高校也只有机会去争第3。

在众多排行榜中,清华大学比北京大学略占优势,胜出的机会更多一些,不过在此次的一流专业数量上,北京大学实力更强劲,已连续占据该榜榜首位置。
排在本次排行榜第3位的是同在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和北大都是近邻。在此次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以11个八星级专业位列第3。

紧随其后的是复旦大学,有9个八星级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并列第5,都有6个八星级专业;位列第7的南京大学则获评5个八星级专业。
并列第8位的高校有5所,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都获评4个八星级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不是“黑马”而是千里马
本次国内高校一流专业数量排行榜,是由艾瑞深校友会统计发布的,主要是以专业为单元进行评价,根据各高校每个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杰出校友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对各高校一流专业数量进行排名。榜单中的八星级专业主要指的是世界一流专业。
在其他国内外综合排名中,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排名通常占据极大的优势,国内高校中清北复交的排位也很少有其他高校能够撼动。此次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跻身TOP3,许多人觉得有些意外。事实上,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在考生中的地位是不逊于甚至超过清北的,许多高分考生首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当年,为了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需要,华北大学的很多学院脱离学校独立办学。其中,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不断减少,但在2000年院校大合并中,中国人民大学并未合并其他高校来扩充学科。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斩获9个A+,也就意味着至少有9个一级学科专业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顶尖存在。
作为五院四系之一的老牌法学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凭借A+,位列法学专业前列,而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同样高居榜首。
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多个学科。
1977年9月,邓爷爷提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
教育部给中国人民大学的定位就是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主要成就在于人文社科领域,在国内有着“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学府”盛誉。
2020年最新杰出政要(统计数据来自第十四届至第十九届中央各级委员以及2000年以来区委书记、区长同等级岗位及以上正副职领导)校友数量排行榜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以160人、153人、131人高居排行榜前3甲,是真正的“政界人才的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人文社科类强校,学科完整性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处于劣势,但其金融、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专业实力强劲,其学生就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杰出政要进入三甲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中国人民银行最新领导班子中,有6位副行长,其中陈雨露等4位副行长都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金融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理工农医、文史哲艺、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各大学科门类都取得长足发展,全国各大高校既互相竞争,又共同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于高校学科排名,你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