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心中有耻用权方严

        在《论语》中,“耻”总是被反复提及。比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在孔子的眼中,知耻是如此的重要,是锤炼道德修养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文化中,修身前置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总是循着同一条路径。知耻亦是如此。耻感文化不只是修身立志时的几句座右铭,还有着可以推而广之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个体的修养,上升到为官的做派,乃至影响一时、一国的风气。

       东汉的杨震当官赴任,半路上有一个他曾举荐过的人来拜访。这人拿出财物给杨震,并说大半夜无人知晓。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杨震的作为,就是心中有耻,知道不义之财、受之为耻,因而在监督缺位的时候,却操守依旧。这个“暮夜却金”的故事,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正在于知耻之心,看似缥缈玄虚,却又在种种可能失态的情况下,爆发出了决不妥协的强大力量。

       领导干部心中的“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毕竟,监督可能有失察、迟滞的时刻,领导干部手中的权,一旦失控脱缰,损害会非常严重。如果说,法规纪律,是外在的缰绳,那么知耻之心,则是内在的戒律,同样是束缚住脱缰之权的有力枷锁。

       当一个官员丧失耻感会有多丑陋,看南宋的一个故事就可以知道。南宋权臣韩侂胄修了一座大宅邸,竹木掩映,鸟语花香,他觉得如此美景却没有鸡鸣狗叫很是遗憾。这时丛林中传出了狗叫声,原来是一位官员模仿起了狗叫。韩侂胄大喜,晋升他为工部侍郎。可见丧失耻感,对于官员来说,是权力增值、变现的捷径,但对于公利来说,却可能是通往被蚕食鲸吞的不归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重要论述,其意义,就在于突出强调领导干部对自我的严格甚至严苛的要求。而这严苛的要求如何具象化,就在于唤起那颗知耻之心。心中知耻,手中的权力才有规矩方圆,才知可为与不可为。

      孟子说过:“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何者为耻,其实大多数领导干部心中是有数的。只不过在一些官场不良风气的浸淫下,原本清明洞察的内心被蒙蔽,心中失了戒惧,权力便乱了方寸。因此,在当前反腐高压的大环境里,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对心灵做一次深刻的检讨,擦拭那颗知耻之心,不断学习,从传统文化中体会为官任事之道;另一方面,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在工作内容上有所创新,加强耻感教育,时时提醒,必要时猛击一掌,在一些不正之风刚露苗头的时候,就箍上一道枷锁,把权力拉回到合规的轨道。

      清代龚自珍说过:“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或许民族复兴的大业,就在于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每一个人,心中知道何者为耻,每一个人都消灭自己的那一份小恶,就能成就整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大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既要勇作为 又要守规矩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能吏腐败”现象引起社会关注。一些领导干部能力较强...
    LH77777阅读 1,261评论 0 0
  •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
    贪吃的小白羊阅读 1,118评论 0 0
  • 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
    Iraqis_4c5b阅读 1,053评论 0 0
  • 2020年随着一场大雪悄然落下帷幕,2021年正以“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洋洋洒洒而来!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人生之中...
    汪小纯阅读 2,241评论 0 1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9,783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