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第54章 善抱大道
【原文】善建者不拔①,善抱者不脱②,子孙以祭祀不辍③。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④?以此。
【注释】①建:栽培的意思,即建立、培养。拔:动摇。②抱:此处意为保护、保卫。
③辍:停止。④何以:以何,凭什么,用什么。
【译文】善于建树的人一旦有所建树就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人一旦有所抱持就不会脱掉。如果子子孙孙都能遵守“善建”、“善抱”的道理,后代的香火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贯彻付诸到自身,他的德就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贯彻付诸到一家,他的德就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贯彻付诸到一乡,他的德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贯彻付诸到一国,他的德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贯彻付诸到天下,他的德就会无限普及。所以以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他人,以自家观察他家,以自乡观察他乡,以自己的国家观察其他的国家,以自己的天下观察别人的天下。我凭借什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扩延思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句话是老子对我们的深刻教诲,人要有所建树包括建设,建言,立传,创立教导思想等等,而且要坚持抱“一”,就是要我们认真做事而且要做到极致,还要子孙后代都能得以继承不断传播下去。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里说明了“善建”“善抱”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但是都离不开一个“德”,大道的运行是德在支配着的,最重要的还是身体的健康,没有了健康的身躯何来的建树、抱一,所以把“修之于身”放在第一位。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这里提到了内观的概念,以内向外观叫放,以外向内观叫收,这就是收放自如,知己知彼,才能永不殆。以此方法可以观遍天下的情况,不需要每每都去体验就能够知道的了。这是一个强逻辑思维,也不是每个人都做的到的,需要的是高智慧,可见老子做到了而且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本章要明白的道理: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智慧,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善建”“善抱”,即是要有所追求才是人生的哲理。
【课外阅读苏辙《老子解》
世岂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者乎?唯圣人知性之真,审物之妄,捐物而修身,其德充积。实无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实无所执,而其抱有不可脱者。故至其子孙,犹以祭祀不辍也。身既修,推其余以及外,虽至于治天下可也。
世界上哪里有竖起东西永远拔不掉、抱住东西永远不脱手的呢?只有圣人知道本性的真实可靠,了解外物的虚妄不真实,舍弃外物而修炼自身,他的德行就积累下来。根本没有竖起什么来,他的建立就不可能被拔掉;根本没有抱持什么,他的抱持就不会松动。这样的觉悟由子孙以祭祀的方式传承下来。在自身体悟了道,其原理推广到外部事物,连治理天下都是可以办到的。
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见矣,然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皆吾之所及知也。然安知圣人以天下观天下,亦若吾之以身观身乎?岂身可以身观,而天下独不可以天下观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
天地之外是普通人看不见的空间,但是那其中的道理也是可以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规律来推导出来。自身修道到了极致,以自己的身来体悟别人的身,以自己的家来观察别人的家,以自己的乡里来了解其他的乡,以自己的国家来认识其他的国家,都是我能够办到的。然而怎么知道圣人以天下来观察其他的时空范畴,如同我以自己的身来观察别人的身呢?不同身体的原理相同,那么不同的时空范畴的原理难道就不同了吗?所以老子说,我就以此来知道天下的样子。说的就是通过自身对道的体悟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