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H EVERY CHILDREN CAN BE TREATED KINDLY.
寒假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小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但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但以为会是那种很温情很温馨的故事。但当我翻开书的第一刻,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因为是英文版本,里面很多词我都不认识,查完之后发现很多都是“污言秽语”。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先说说作者塞林格吧,他生于纽约富裕的犹太人家,被父亲送到宾州的一所私立学校,两年后退学又参军。也许是因为他认为这样能让他有别于他“看不惯的人”,他们自私又浅薄,势力又庸俗。那所军事学校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潘西学校的原型。所以都说霍尔顿是塞林格的写照,塞林格身上有霍尔顿的影子。参战后,战争让他害怕,恐惧,但也让他拥有非同寻常的经历。战争给塞林格带来无可挽回的创伤,同时塑造了作家塞林格。他是二战的幸存者,但他不再相信什么英雄主义。他不想回忆不想写战争的惨烈和悲壮。他将战争带给他的、世界的创伤隐匿起来,所以他写的书让读者初读起来以为是成长的痛苦和必经的叛逆青春期。
塞林格写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人们精神生活去贫乏,空虚。有些人粉饰太平,浑浑噩噩;还有些人想要反抗,就像霍尔顿。但他们没有找到光明,他们中有些人也以消极的目光看待世界。书中霍尔顿在酒吧中看到:一个人明明弹琴弹的得像在砸琴,台下却仍有人鼓舞喝彩。他觉得那是多么讽刺的一幕。台下的人也许就是那些浑浑噩噩的人们。
塞林格是个矛盾体,所以他也给予霍尔顿矛盾的思想。霍尔顿说过 “只想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想去守护小朋友,让他们免受成长之痛。后来在小说结尾的部分,他又改变了想法,他不想去阻拦马上要从旋转木马上摔下来的妹妹和其他孩子,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人生就是要经历种种磨难,成长是人生必经的溃烂和创伤,没人能毫发无损地度过一生。也许经历过的所有磨难、跨越的所有困难长大后都会成为宝贵经历和人生财富。
塞林格和霍尔顿都出生于富裕家庭。他们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所以他们总在思索:如何在物质化的社会中拥有丰富精神生活?他们都无比纠结。《麦田里的守望者》让塞林格一举成名,伴随他的是名声财富还有无止境的烦恼。他选择了隐居。他和霍尔顿的想法“不谋而合”。
霍尔顿的梦想是——
“等我挣到钱就造一座小屋,一辈子住在里面。我要把小屋造在树林旁边而不是树林里面,因为我希望屋里一天到晚都能看见充足的阳光”。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虽然霍尔顿总是厌烦他周围麻烦的人和事,经常破口大骂,愤世嫉俗。事实上,他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尽管如此,我们都相信他的心中也有仍有一片金黄麦田,他心中仍存爱和美,希望与光明。他的破口大骂、污言秽语只发生在学校和社会,为了面对那些令人厌烦的事和形形色色的人。当他回到家,面对妹妹菲苾,他是温暖的;当他面对孩子和弱小,他总是想努力保护他们的。
他觉得自己长得那么高,是个大人,可以去帮助别人了。游荡的第二天,霍尔顿上遇到两个修女,他觉得很愧疚,自己从来没有在物质上有过一丝的不丰盈,有时候还选择去浪费。那两个修女衣着简朴,无欲无求,皮箱上打满了补丁。自己盘子里有肉和煎蛋,而修女吃的是简单的一片面包和咖啡,他愧疚又纠结,认为自己那些怜悯的同情心微不足道,修女们不需要,也不屑需要。最终他还是捐了十块钱。
他对妹妹的爱,让他害怕失去,失去勇气。妹妹是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游荡的第二天晚上,他在酒吧喝得酩酊大醉,又把头浸入冷水让自己清醒。当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头发结了冰。霍尔顿特别难受,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得肺炎然后死去,永远见不到妹妹菲苾了,于是决定回家。后来,霍尔顿又约菲苾想和她最终告别,菲苾拖着装满衣服的箱子来了,他想和哥哥一起走。霍尔顿始终舍不得菲苾和她受苦,放弃了西部之行的计划。他们去了游乐园,菲苾骑上旋转木马,笑的非常开心,霍尔顿顿时觉得为了妹妹做什么都值得。
“Life is a game that one play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这是霍尔顿的老师跟他说的一句话,他苦口婆心地劝导霍尔顿去“循规蹈矩”,但霍尔顿始终就很讨厌潘西学校的球队和球队的比赛,更不用说像打球赛一样按规则生活。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里注定会不时去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要么他们以为自己的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寻找前,就放弃了。”
每个人在心底都有那么一件或几件疯狂的、不切实际、不被理解的但又特别想去做事。但常常大多数人都不敢去做。我们有太多的顾虑。然而霍尔顿敢,他敢放下一切,当然他最后还是放不下妹妹菲苾。但他至少尝试过,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也许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迈出“舒适圈”。他不再想要家中的帮助,他放弃了唯一真正在乎他的老师的关心。诚然,现实生活中总有太多的羁绊,我们的确不能随心所欲。但我们仍要保留不顾一切的冲劲儿,敢于尝试,敢于放弃,走出“舒适圈”,成为新的自己。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Remember what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forget what should be forgotten. Alter what is changeable, and accept what is mutable.”
在小说末尾,霍尔顿说自己不舒服,住进了精神病院九月份又要去另一个学校读书。他没什么可说的了,却又开始怀念史曲莱特和艾克莱——曾经最厌恶的人。他改变了自己,让自己经历三天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有的不可多得宝贵经历,接受了身边人的令他讨厌地方,甚至把讨厌变成怀念。因为他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不论怎样努力、怎样挣扎都无法产生质的改变。他接受了,但并不代表他要成为那样的人。无法决定别人怎样,至少要决定自己怎样。
“Don’t ever tell anybody anything. If you do, you start missing everybody.”
霍尔顿说:向他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会让人思念起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们,无论曾发生过什么,无论曾多么厌恶彼此。因为每个人的相遇相处都会给予我们一些东西,一些会在生命中熠熠生辉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在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最后我想以这段话作为结尾—— “Anyway, I keep picturing all these little kids playing some game in this big field of rye and all. Thousands of little kids, and nobody’s around-nobody big, I mean-except me. And I’m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some crazy cliff. What I have to fo, I have to catch everybody if they start to go over the cliff-I mean if they’re running and they don’t look where they’re going I have to come out from somewhere and catch them. That’s all I do all day. 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 I know it’s crazy, but that’s the only thing I’d really like to be.”
reference:
*所有的图都是手写和画的~🤨🤘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8/12-26/8712702.shtml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15a6ff5b56823eadcd554a6a9b6f8d9.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麦田里的守望者/246718?fr=aladdin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100398.html
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q=the+catcher+in+the+rye&qpvt=the+catcher+in+the+rye&FORM=IG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