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教育的发展实际是人的发展,是追求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民生工程。它关乎民族未来,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每个人的一生。
好的教育首先应该是把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母亲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来自母亲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是人成长的底色和土壤,影响最大、最直接、最长久、最全面、最重要。家庭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一母生九子,各个不相同。即使在同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教育方法和效果也一定有区别。好的、以人为本的家庭教育首先应该是品德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理想信念的启发和引导。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现、发展孩子的潜能和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奠定基础,提供动力和支持。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让学生始终有获得感,让家长看到孩子不断成长的希望,让社会认可度、满意度不断增加。
何为全面发展的人?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学校来说,首先应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管理体系、寻求科学发展,形成自己的模式。二是应有长远规划,创设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多元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团体循环指导,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增值性评价制度。三是校风校貌不断改善,面向全体师生,开发课程资源,加强交流与沟通,创设发展与展示平台。四是能发挥区域的带动辐射与引领作用。
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关键在课堂。以语文学科为例,一堂好课应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得到体验和提升。对教师而言,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方面有科学的设计和精彩的呈现。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应体现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科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符合新课标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认知、思维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无科学性、常识性错误,体现系统性和逻辑性,处理得当,让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关键,在交流、合作、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应讲求实效,应有针对性。在评价过程中,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出发点,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思维活跃,信息交流顺畅,主动性能达到充分发挥,预定的教学目标自然能够顺利实现。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为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施展自己才能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也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受教育提供各种资源和多样化环境。在这所大学里,想接受好的教育,应真正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最需要学习的,还应该明白,在这所大学里,处处是考场、处处是考题,能否学有所获,只能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