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四图”让乡村振兴“风景这边独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要以“四图”为根基,笔墨为动力,奋力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让乡村振兴“风景这边独好”。

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绘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富足图。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要依托基层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画好“土特产”图景。一是坚持“传承”,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做大做优做强传统产业,有效整合产业、市场、信息等要素,增强竞争优势,实现传统产业新发展。二是坚持“创新”,打造独特优势品牌。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多元化价值,借助“互联网+”,打造一批自身实力强、就业容量大、地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牌等新经济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以人才振兴为关键,绘就“群贤毕至”的人才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振兴的源动力。实现乡村振兴,要重视人才振兴,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好人才引进、培育、扎根的工作。一是坚持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引进好环境。完善基层基础设施,优化教育和医疗格局,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业。二是坚持育龙孵凤,用心做好人才培育。积极搭建乡村振兴实业平台,围绕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合作、科研成果攻关等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三是留凤筑巢,用情做好人才留用。用好乡村振兴政策优势,稳定基层人才队伍,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留下更多人在乡村发展,让乡村振兴实业发展后继有人。

以文化振兴为基石,展现乡村发展“古风依存”的和谐图。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缤纷多彩,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乡风文明,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前提,要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总抓手,注重乡土文脉和现代文化相融合。把乡愁和地方文化留住,按照“旅游+”把乡村文化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挖掘、梳理乡村风俗、习惯、故事等人文资源,把乡村旅游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在特色文化品牌,创造出更多独具“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

以生态振兴为支撑,绘就“绿意盎然”的山水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农村。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激活生态价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业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着力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另一方面要树牢村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制度,推广生态环境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超市,倡议村民通过自觉参与环境卫生保护活动,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绘就“村美民富”的新蓝图。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抓实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村党支部引领下的自治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党建+”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的作用,完善村情民情台账和任壮大村集体经济任务清单,着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