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此刻,就是今晚,听着未知名的英文摇滚歌,我竟不自主地和着歌跳起舞来,全然不顾光着脚。突然之间我好像理解了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当时那种不由自主和着歌在那间小屋里舞蹈、相拥、融入彼此的冲动。其实我自己对于这种一生一人的爱情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在自己还不算丰富的情感阅历中,不论是做个旁观者还是当事者,都还从未感受过那种被人坚定选择的感觉。有的只是他可能真的喜欢你,但这一点并不妨碍他喜欢别人。就像是,他只是刚好需要,而你只是刚好在。
这本书描写的很美,读起来很舒服,山川,大漠,河流,黄昏,麦田,还有那望不了尽头的公路。摄影,爱情,山川,河流,桥梁,大漠,麦田,光影,公路,骆驼牌香烟,索尼相机,村庄,家庭,责任,还有性,这大抵是我所能想到关于这本书的所有关键词。就像书中描写的那样,罗伯特就像是从外星骑着彗星尾巴乘风而来落在弗朗西斯卡巷子口的什么生物。罗伯特的身上有弗朗西斯卡对昔日梦想和远方的追求,甚至是对活着的另一种诠释。一个在沉闷乡下生活了几十年的农妇,在遇见摄影师罗伯特后变成了一个优雅的,知性的魅力女性。
书中,在若干年后弗朗西斯卡的子女在整理遗物时“你看妈妈这张照片,我从来没见过她这样子。她真美。这不是照相的美,而是由于他为她做的一切。你看她,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她的头发随风飘起,她的脸生动活泼,真是美妙极了。
”浪迹天涯、自由不羁的罗伯特触动了人到中年的弗朗西斯卡,为她平淡的生活带来了火花。因为家庭的原因,弗朗西斯卡放弃了教学职业回归家庭。封闭的小镇、没有隐私的邻里生活、循环往复的家庭日常,平凡的家庭主妇,她不再属于她自己。直到摄影师罗伯特的出现,借助罗伯特的眼睛,她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另一个真实的自己。就像她写给孩子的信中说:“跟他在一起,我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另一个更像自己的人。”
罗伯特口中的圣彼得的森林、新西兰的大丘、大西洋的波浪、中非洲的草原,苏格兰的海峡。弗朗西斯卡想象中的在松林徒步的景象,松林、星空、篝火、帐篷、雪山,极光。真正的那个人,在追寻你的路上风尘仆仆地策马而来,赤浪黄沙,踏过璀璨星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见烟。但总有那么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气不接下气。”然后一切从你开着车路过我家小院问路开始。故事的最后,弗朗西斯卡没有跟罗伯特走,她留下了,为了家庭。
她的丈夫临终前曾对她说:“我知道你也曾经有过梦想,我很抱歉。”一生一次的爱情,弗朗西斯卡给了罗伯特,而丈夫也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