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法:五行相生,五情相克
动物丛林
阅2143转342017-01-06分享收藏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论五志:喜伤心(火)→忧伤肺(金)→怒伤肝(木)→思伤脾(土)→恐伤肾(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一、喜克忧:这是一种利用使人愉悦的事物(如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演、喜剧电影等)抑制过度悲伤的方法,治疗由过度的悲伤而引起的恸哭、歇斯底里等症状。
二、忧克怒:这是一种利用使人悲伤的事物抑制过度愤怒的方法,用于治疗由情绪亢奋引起的眩晕、狂躁、癫痫等症状。
三、怒克思:这是一种利用能够激怒人的事物抑制过度焦虑、恢复心脏和脾脏功能的方法,用于由过度焦虑导致的忧郁症、失眠症。
四、思克恐:这是一种利用使人焦虑的事物抑制恐惧的方法,用于摆脱恐惧情绪。
五、恐克喜:这是一种利用使人恐惧的事物收敛心力、抑制狂喜对心脏造成伤害、恢复心脏功能的方法,经常用于治疗笑病,以及由狂喜导致的情绪紊乱。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具体的分析的。中医上说肝主木,肝的在志为怒,心主火,在志为喜,脾主土,在志为思,肺主金,在志为忧,肾主水,在志为恐。
#############################################
过致病
五志并七情,喜忧怒思恐;
相克又相生,生克为平衡。
健康从心开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非常愉快的、娴静的心态,对身外的声色犬马、钱财名利不去过多地追求,我们的真气、正气就能很好地保护我们,也就是自调机能就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的健康就有保证,我们就不会得病,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意思。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或厌恶、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怒、喜、思、悲、恐五种情感或心情,在正常范围内,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这些就好像天气的变化有时候阳光灿烂,有时候阴雨绵绵一样,都是正常的自然界现象。但是,内外刺激引起的五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发生多种疾病。
中医讲究的是平衡,太多与不及都会出现问题。 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人的五脏六腑与人的喜怒哀乐是息息相关的。情绪的变化影响器官,器官的变化影响情绪,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1.怒,指暴怒或怒气太盛。它是由于某种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逐渐加深紧张状态,终于发怒。可表现为暴跳如雷、拍桌大骂、拳打脚踢、伤杀人畜、毁坏器物。轻者会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便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厥死亡。《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位“文武筹略”,雄姿英发的将才,但好生气发怒,被诸葛亮“三气”之下,大怒不止而死。当然,若是轻度的发怒,有利于压抑情绪的抒发,有益于健康。
2.喜,指狂喜。旧时有所谓“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种突然的狂喜,可导致“气缓”,即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瘀滞,便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类病症。成语“得意忘形”,即能说明由于大喜而神不藏,不能控制形体活动。有一个患急性心肌梗塞的女病人,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已经好转。出院的那一天,她突然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从外地赶来接她,兴奋过度而倒在地上死了。这些例子皆说明,暴喜、大喜、狂喜同样不利于健康。
3.思,思是集中精神考虑问题,但思虑过度也会导致多种病症。其中最易伤脾,脾胃运化失职,则食欲大减,饮食不化,故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据《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过度,损伤了脾胃功能,以致积食内停,久治不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高度紧张的知识分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中医学的“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
4.悲,是指悲伤、悲痛、悲哀。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或者是失恋;或者是丢失了心爱的珍贵物品,或者是遭劫受灾,等等,都会感到非常难过和伤心,伤心到极点便会变成沮丧和绝望。总之,悲的产生与失去所追求、所盼望的事物和目的有关;悲哀的程度与失去的事物的价值有关。若悲哀太甚,可致心肺郁结,意志消沉。悲痛欲绝,还能引起昏厥或突然死亡,容易悲伤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癌症或别的疑难重症。《钗头凤·红酥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陆游和原配夫人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离婚。“春如旧,人空瘦”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5.恐,是指恐惧不安、心中害怕、精神过分紧张。中医认为,恐惧过度则消耗肾气,使精气下陷不能上升,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严重的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病或疼厥。一只鸟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后来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
比相生
1.怒生喜案例:
“老头子”一词,多用于妻子对年老的丈夫的昵称。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命纪昀为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盛夏的一天,纪昀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索性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旁校阅书稿。正巧,这时乾隆帝踱步走进馆来,纪昀欲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用帏幔裹住身体。过了一会儿,纪昀以为乾隆帝已经走了,便探头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发现乾隆帝就在他身旁坐着呢!这句话恰好被乾隆帝听见了。此刻,乾隆怒问纪昀:“'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大家吓得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却从容地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帝听了他的解释,转怒为喜:“你的嘴真的会说,朕就原谅你了。”从此,“老头子”这个称谓便流传开来。不仅臣呼君、幼呼长、妻呼夫,就连下属对上司,也都以“老头子”相称了。
2.喜生思案例:
台湾潘宛怡国中毕业后至美国主修大提琴,四年前升等考试与进入纽约爱乐的压力接踵而来,抵抗力不足感染了疱疹性脑炎,发生记忆力减退,时空错置,癫痫自言自语的症状,美国医生误判为精神疾病,延误了病情,连续三个月不省人事,昏迷指数三,医生宣判为植物人,需送安养中心安置。她妈妈多次奔走,将女儿从美国接回高雄长庚医院治疗,下班后帮女儿按摩,跟她说话,超出院方建议的互动时间,并播放女儿演奏过的乐曲,盼望让熟悉的音乐,恢复女儿的记忆。奇迹发生了,原本动了气切手术,须仰赖鼻管喂食的潘宛怡,开始动手动脚、虚弱到无法拿起汤匙的双手,也重新拿起弓弦,判定脑死后的第三年,潘宛怡不但醒了过来,还能上台演奏她喜爱的大提琴。
3.思生悲案例:
黛玉对宝玉有情,心事无人可诉,且凭空多了一个强劲的爱情对手,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凭空哀叹,且这对手好到完美,任谁都会受不了,而黛玉却只能心中憋着,况且,她还要在诺大的家族里维护自己一点点儿尊严,对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来说能做到不顾此失彼,已经很不容易,何况带病在身,所以犹如未成年初入社会,优胜劣太法则下,搞的自己人不像人鬼不像人。这也是她病不好的原因。
4.悲生恐案例:
小学时一次杨小萌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就让她重做试题,她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她脸上,笔尖刺伤了她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杨小萌想起那件事还后怕。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杨小萌很少在外玩耍。一年多来,她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杨小萌本来就对自己的糟糕成绩很伤心,加上父亲缩小的她的生活圈子,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5.恐生怒案例:
小学和初中,马家爵努力读书,学习成绩非常好,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赢得自尊,掩饰了自己由于家境贫困的自卑感。而考上重点高中,大概由于高手云集不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特殊关注,于是产生挫折心理,由于家境贫困的自卑感加强。大一时,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马家爵遇到室友对他“胆小”的嘲笑,使他产生的第一反应必定是羞愧和悲伤,而这种伴着羞愧的悲伤,对尊严丧失和理想破灭的恐惧,必然会转变为愤怒,导致2004年“马加爵惨案”。
#############
邻相克
1.怒克思案例: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病,请宁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但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了,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激怒齐王,齐王起身大骂文挚。经这一怒一骂,齐王的病也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
2.思克恐案例:
金元时期有位叫张子和的名医,曾治一女病人。该妇人夜宿客栈时,遇盗贼抢劫而受惊过度,从床上摔下。此后,只要听见有一点响声,便会惊倒,不省人事。用各种药物治疗一年多而不见效。张子和认定其为惊恐所伤,叫来两个侍女。抓住病人的两手,按在高椅上,面前放置一小茶几,说句“请看这里”,便用木块猛击小茶几,病人大惊,张子和忙解释:“我用木块击茶几。有什么可惊慌的呢?”待她稍平静后,又击,惊恐就轻缓些了。重复三五次以后又用木杖击门。进一步叫人在她背后敲击窗户,病人逐渐变得安定。晚上又叫人敲她的窗子,病人不再晕倒。几天之后,妇人即使听到打雷也不惊惧了。
3.恐克喜案例:
范进中秀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地位,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他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老丈人胡屠户借盘缠,他骂他为“现世宝(丢脸的家伙)”、“穷鬼”,说他“尖嘴猴腮”,想中相公是“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从此范进不敢见丈人。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他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有人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
4.喜克悲案例: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日不见效。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巡按大人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个糊涂医生连男女都分不清。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气滞郁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5.悲克怒案例:
据记载,当时一位男子来请清代名医傅青主治病,原因是前几日他跟妻子吵架,结果妻子得了重病。傅青主得知病因之后,从院子里捡了一块小石头,说这是药引,等到他把石用火煮软,再来开方抓药。男子听后果然回家煮石子,一连数日不吃喝,眼睛都熬红了。他的妻子看后,心痛得流泪不已,起身替他煎药,但石子还是没有变软。男子又来到傅家请教,傅青主听说他的妻子已能下地,才告诉他妻子的病已经治好。这是因为哭完之后,心中的郁闷也就化解了。哭这其实也是在“排毒”呢。
综上所述,五情太过可致病。太过,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如狂喜、盛怒、大恐等突发性激烈情绪,往往很快致病伤人;另一种情况是五情持续时间太长、过久,也会伤人致病,如久悲、过于思虑、时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皆可积而成病。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
二是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可拔打24小时举报电话4000070609 或 在线举报
01收藏分享
来自:动物丛林 > 《养生》 举报
[荐] 原创奖励计划来了,万元大奖等你拿!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情志过激易内伤_情志养生_中华中医网
中医心理养生五不“过”
喜恐伤心,怒悲伤肝,忧喜伤肺,思怒伤脾、恐思伤肾
从肾虚肝郁探讨抑郁症的治疗
七情养生——七情调和,五体健康
《内经》论七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首页社会文化人生生活健康
教育职场财经娱乐艺术上网
留言交流回顶部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客户端
©360doc( 京ICP证090625号)
×
复制成功
想永久保存该文吗?
下载个人图书馆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