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谈读书

图片来源网络

新一轮的全民读书热潮方兴未艾,关于为什么读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解读也稍有不同。但是有句话还是大体能被普遍认可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之乐,读书之苦,也是如人饮水吧。

今天要说的这篇是一百年前鲁迅先生给学生们做的关于读书的演讲。有几个颇有印象的点简单记录一下与君共享。

读书分两类

说的是从目的来看,一类是为了谋生或者说工作职业需要,这种情境下的读书跟做裁缝磨剪子,农夫修锄头本质上没什么太大区别。都是为了活着,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苦点累点即使不情愿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钻研下去,至于乐趣,也只能尽力挖掘体会了。另一类就是纯粹为了兴趣爱好而读书了,这也是让读者有空间自由选择尽情发挥的部分。所以下面的内容就是针对这后者而言的。

当然如果你感兴趣的恰好是你必须钻研的,或者你必须钻研的书让你体会到无穷乐趣,那真是天大的幸运和幸福了。

之前有朋友聊起来说自己读书其实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阅读爱好者。现在如果看到这话应该更释然了吧。

文学家与作家

从第二类,也就是自主阅读里面摘出文学类阅读为例继续论述,其中其实也包含了写的部分。简单说就是帮人们厘清一下认知,比如很多人看到写小说的就想跟人家讨论文学史,或者看到交语文的教授就以为他文章做得特别好。

其实文学研究和创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创作者,需要的是丰富的情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饱含热血和热情的人;文学家或者说文学研究者则需要冷静严谨和客观的态度。一冷一热本就是不相容的,所以想写小说没必要先从研究文学史开始,不爱胡诌写故事也不影响你成为文学家。

重要的是,读或者写,本就不是为了什么虚名,它们本身也没必要担什么虚名。

读书的三种境界

作者也是引用了一些其他人的观点作了描述,所谓读书的三种境界其一就是阅读过程中只有读书看故事,“把自己的脑交给别人的思想来占领”。其二是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思考和作者对话,或者说是对弈。最后一种就是除了读和想,还要带上自己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不把精神拘泥在书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一本小书也读一本大书吧。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培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好像进入写作的倦怠期了,用意识流的写法作用也不大,心里想的太多,但是手上不想动,没办法,只好读读书,随手翻开一...
    记忆悠悠阅读 4,179评论 3 3
  • 块级元素(block-level)和行内元素(inline-level) 块级元素:div、h1~h6、p、hr、...
    1a659520c6fc阅读 2,187评论 0 0
  • 2017.8.20 晴 我们就是一根火柴,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才会点燃 有些人看似和群,却并不是。 有些人就是把...
    尚二四阅读 3,101评论 0 11
  • ,未来学校课程的“去学科化”改革,将呈现出以下三个趋势: 一是主题化,即以学科知识主题为单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liulijuan77阅读 728评论 0 0
  • 《实习医生格雷》是2005年出的老电视剧了,在美国自从播出一来,经久不衰,并且在剧中角色多次夺得金球奖。我怀着朝圣...
    theBugKiller阅读 4,6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