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追求安全感,稳定感是人的天性,就像类天然厌恶风险一样。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5层: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初级阶段,只有满足了这些,才会向中级,高级迈进。
今天看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研究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的《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里面很多观点颠覆了我们惯常认知。
他认为:混乱与不确定性,有时候恰是促使事物发展和成长的良好机遇和条件。有许多事物天然具有“反脆弱性”。
书中“反脆弱性”的定义是:有些事物可以在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塔勒布用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解释“反脆弱性”:风会吹灭蜡烛,但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读后我在想,是啊,我们居住的地球,都在不停的公转自转,宇宙都是一个动态,是在动态里的保持平衡。
我们追求所谓的平稳,所谓的一成不变,这是不存在的,简直逆天而行。动荡,变化才是万物生存的规律。
这又让我想起昨天回家,帮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地边老妈种了一圈洋芋。
有的长得很茂盛,发芽很多,已经连成了片。有的一窝一窝长得萎靡不振,垂头丧气。
老妈说,长得茂盛的,发芽多的,都是去年秋天挖了洋芋蛋的,没有挖洋芋蛋的,反而长得不够好!
这恰恰和反脆弱理论一致。适当的创伤和磨难反而会促进植物分支,成长!看是平稳的环境,反而因为没有刺激,无法激发活力,长得萎靡不振。
植物适用这套理论观点,人呢?怕是也符合的吧。
同事小王勤快出了名,家里老公,儿子都养得像个大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老公,儿子也曾试着帮忙一起做家务,小王总嫌弃人家做的不好,事事亲力亲为才放心。
久而久之,别人就习惯了被照顾。
现在儿子都上大学了,衣服,鞋子,还是穿脏了快递回来老妈洗,洗好了再快递过去。做饭只会煮个泡面。
这种爱,完全是用爱的名义实施控制。
以剥夺别人生活的权利和体验为代价,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满足自己很重要,你们离不开我,需要我的感觉。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
植物,动物,长大了都懂得的分离,到了人这边,反而毫不顾忌孩子长大了的事实,像对待婴儿一样照顾。
这是对稳定的渴望,对未知的恐惧。才会让我们对变化,混乱,退避三舍,开始掩耳盗铃?用追求稳定的假象来迷惑自己?
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既然变化是事物的常态,我们就要学会敞开自己,去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混乱,变化,不确定,磨练心智。
不活在,对稳定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从事实出发,做“反脆弱性的”,真实的,有韧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