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
文 | 若谷
来源:书艺课堂 (ID:shuyiketang)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为什么叫乱谈?最近学习《圣教序》,稍微有一点点感悟,想和书友们分享一下学习心得,也希望能学到朋友们的思想,抛砖引玉。如果能得到师友们的指正,使自己不断进步,那我就真的非常开心了!
读沈尹默沈老的《二王法书管窥》一书,受益匪浅,感叹老先生学问之深,研究之精,真是高山仰止。然而沈老却用管窥二字,那么,像我们初学者可以用瞎说和胡说了,所以,个人观点,纯属乱谈。
1 为什么学王羲之圣教序?
常言道:书不入魏晋,终是下品。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因此,需要学习魏晋名家,学习书圣王羲之。
《圣教序》是怀仁从王羲之的字中集得,有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字。每个字都非常精彩,在历代书家中,学《圣教序》得其营养的颇多,如李北海,颜真卿,米芾,八大,王铎……
他们把王羲之的某一特征发挥到极致终成大家。《圣教序》如同老子《道德经》,是个宝库。有人从《老子》学到养生,有人学到治国,有人学到管理,有人学到处世……
2 为什么要字字分析?
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然而只有察之精,才能拟之似。每字分析可以避免抄帖,抄帖是学书大忌。
分析可以找到自己的量化标准,及时知道自己的缺点,马上改正。在临帖学习的过程中,原帖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也是自己的好老师。
3 如何分析?
从每个字的常规分析、****位置分析、组****件分析、****笔法分析、****矛盾分析、****取法分析、****对比分析入手,不断去发现一些精彩之处,是我们学书起步的关键一步。
而后,记住结构、笔法等要点,跳过对临直接背临,在背临之前可以先用铅笔在帖上照着画几遍,手指、眼睛和大脑临写几遍,在纸上临写时印象更深,这样做的效果都是很好的。
临完一字后马上对比,找到问题,马上改正,直到及格。
然而只会临帖,不会创作,就会成为书奴,需要常练创作,可以把自己所领悟的这个字的精髓写出另一个字,把平时自己发现的一些细节加以总结,提炼,慢慢地也许可以形成自己的东西吧。
好的,我们就以刘铁云本《圣教序》开始我们“一字一世界“的共同学习之旅吧!今天我们先从“大“字入手,做一个示范学习。
师友们,有什么建议或指正,可在评论里留言讨论,不吝赐教,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一、常规分析
1、外形。整体是一个正方形,临写时就不能写成长方形。(绿色线)
2、外边线。五边形,下部齐边,左稍收,右放。(红色线)
3、字势。正势。(黄色线)
4、四点。这个字最外围的点,由于下面是齐边的,算一个点(紫色)
5、精彩处:
- 分割,这里的分割差不多是左1右2的比例,在创作中,分割时,可以选择1:2或2:3,如1:3会有些突兀,1:1则平均了。
- 横线是仰势,临帖就不可平直或下俯。
- 留白,点睛之处,字眼。
- 齐边,有稳定的作用,如斜齐则有渐变的作用。
二、位置分析
第一笔写好后,第二笔左边三分之一处分割横划,同时,横分割撇也是近上一下二比例,收笔以横的起笔作为参考,超出一点。
最后一笔是撇的收笔绕过来的势(看不到的圈很小),以蓝线参考,收笔以红线参考,下面齐平。
笔法分析只是个人的理解,自古讲笔法的老师们也没定论,谁对谁错不知道,如果有点用您就看看,没用一笑置之。
1、起笔露锋,仰势,到右边加重,笔稍向左,推过去收笔,为连接下一笔做准备。
2、露锋起笔,切笔,调峰向下,最后手腕向左自然收笔,绕个看不见的小圈,为了下一笔的起笔位置铺垫。
3、承接上一笔的势,尖入,手腕向左形成点的上面的圆弧形,然后立锋,出锋。
三、矛盾分析
临帖前先找找矛盾关系,它的方圆,粗细,长短,收放,疏密,大小,高低……
王羲之的字都有好多种矛盾关系,我们自己写时也可以运用矛盾关系,只要能协调统一就可以。(颜色相同的线是一组,字也是相同颜色)
四、对比分析
找到历代一些大家的字作为对比,看看他们在哪些地方不同,学一些方法。
字势左倾,底部一点着地,有险势,横阶梯式变化,粗细对比强烈。
下面是我的单字临写和比对图。
试着再写一下。
生搬硬套法。
作为抛砖引玉的尝试,本文旨在梳理自己的学书感悟,并希望得到书友们的批评和指正,我们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