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莱纳森和心理学家埃尔德菲尔合著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视角。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指出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
一.稀缺是什么:
1.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形成一种“稀缺心态”,不同于物质资源的匮乏。
2.稀缺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
·稀缺俘获大脑。稀缺俘获我们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我们的大脑被稀缺俘获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解决目前的稀缺状况,这样会导致两个现象:专注红利和管窥负担,所以专注红利,简单的理解就是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调动各种潜能,最终会超水平发挥。所谓管窥负担是指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其他短期内貌似和解决此事无关的一切都会被忽视,包括那些对解决目前状况有益的长期行为。也就是说,专注与眼前食物,有好处也有坏处,但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稀缺影响带宽。“带宽”是指心智的容量。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和衡量。
二.稀缺所带来的利与弊
1.稀缺带来的红利—资源稀缺换来了专注与回报
2.稀缺带来的弊端
·稀缺导致我们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稀缺导致:“管窥”、隧道视野
·稀缺导致“带宽”负担加重,影响人的智慧
·稀缺进一步强化“马太效应”
流程简化:稀缺—稀缺心态—带宽降低—能力弱化—稀缺没解决,如此循环往复,穷者愈穷,忙者越忙。
三.怎么做?
1.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要制定计划,要有长期规划。
·区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紧急的,将他们进行四象限划分。完成当下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后,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做好长期规划、明白自己生活的目标和重心,而后在长期规划下制定小计划,做好细致的时间规划。唯有如此,才能管理好时间,不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忙碌的状态。
·要有“余闲”,计划表不是安排得越满越好,要有缓冲机制,要有调整的空间和余地。
·稀缺会造成认知负担。认知负担一旦减轻,你的执行控制力和自我控制力就会有所改善,个人能力和品质就会上升。
2.不要让稀缺限制我们的视野、短视、忽视未来
3.不要太专注于事情本身、不要患得患失—瓦伦达心态、目的颤抖
4.扩大带宽,扩大心智容量
·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可以广泛阅读、适度旅行、经常锻炼、跨圈交流等方式来改变心智带宽。
5.要有余闲,要经常自我反省
6.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固有的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摆脱这一限。专业技能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