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这说的是一种投入的状态,境界。
以前看小说,每每主人公陷入了这种状态里,就来到了其人生的转折点,势若疯魔,如饥似渴,以至于打通了某种关节,从此天高海阔……
想想,好像我也曾有过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初中时刚接触金庸的小说,我惊讶的发现原来金庸的文笔这么好,原著比电视剧过瘾多了,于是就忘我地投入到看武侠小说的事业中去,原著看完了,找来一些分析解读,依然看的有滋有味,学校里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十多本金学著作,让我看了个遍。
就这样,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的成绩从全班第一变成了全班第七,于是我的人生也发生转折了。
这种事情后来又经历过一次,高三的时候,我迷恋上了写诗,结果也不说了,最后能考上大学,我觉得是我的诗写的还不够火候……
可小说里不是这么说的,《昆仑》里的梁萧,靠着在天机宫里推算数学题,练成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卧槽,我数学一向不好,当年看到这里可给我羡慕坏了,受他的感召,我还一度迷恋上了数独游戏,太扯了。
我总结了一个道理,小说里的事情,千万不能当真。
入魔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其实就是电影《追凶者也》里面刘烨的感觉,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里,其他的事情顾不上了,就想亲手把凶手抓住,这一个念头推动了整个电影的故事走向,事实上是不合理的。
警察是废物吗?非得让老百姓自己抓凶手?怎么可能,永远不要怀疑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平,人家是训练过的,警察抓不到凶手,一般来讲是不想去抓,原因当然多种多样,总之,如果警察想破案,肯定要比老百姓靠谱。
要是电影里死的不是猫哥,而是刘烨呢?那估计这个案子破不了了,警察是维护稳定的,公道?抱歉,那不是人家的工作范围……
电影把那种入魔的感觉拍的到位,人入了魔什么样?不是像疯子一样,浑浑噩噩的,好比《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混淆了现实与舞台,说一辈子,一分钟都不能差。
所谓的入魔,不是疯了,而是傻了。不计较付出与回报的比率,并且因为过于投入,往往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这一点张译拿捏的挺好,让你感觉这个凶手混蛋至极,但是,也有他的可怜之处。
杀猫哥那一段戏,导演采用跟随视角拍摄,两个人一路跌跌撞撞,颇有一些《荒野猎人》的味道,看完之后感觉后背发冷,原来杀一个人,对于凶手而言,就是这么简单而随意的事情。杀了一个人以后,价值观一下子崩塌,就像打开了一道闸门,再杀几个都是一样的,无所谓了。
所以别跟陌生人犯浑,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伤不起。
汇报一下上周的进度,书只看了半本,《双手合十》,写佛教的,说实话,这本小说并没有我预期中的深刻,但是,还是值得看的一本书,作者赵德发老师真正在寺院里考察过,是有现实依据的一本小说。
我个人很讨厌把某个领域搞得非常神秘,惹人猜疑。
跟人开玩笑的时候,我们经常说一句:“xx已经看破红尘,准备出家了。”这几乎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侮辱。
看破红尘,不是失恋那点屁事,更不是丧失性欲之类,而是真正发觉了人生苦难的真相,想要获得超脱,斩断三千烦恼丝,没有一点大智慧绝对办不到。
退一步说,且不论是否真的看破红尘,出家也并不是一件个人一厢情愿的事情,想要出家,先得获得寺院的认同与接纳,还得有亲人的认可,准备户口本身份证之类的文件,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此外寺院里,也并不是绝对的清静之地,只是更有利于修行罢了,花花世界的乱象这里面一样有,当和尚是有工资的,这个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佛门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每一派的修行方法各不相同,传统意义上的苦行僧已经不多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海城大悲寺,前几年的一个新闻热点,这里的僧人坚守过午不食,不捉金钱的戒律,即便是这样,还是存在负面的新闻。
对于神秘的东西,猜疑是人的天性,所以消除这种隔阂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这本书,看了两部电影,动画版的《蝙蝠侠归来》和《奇异博士》。
《奇异博士》没啥值得说的,一部优质的爆米花电影,可以看到漫威的进步,感觉是在下一盘大棋,现在漫威旗下的优质ip再拍十年的漫画电影是没问题的,10年以后呢?我估计跟中国的武侠片一样,审美疲劳了。
再说《蝙蝠侠》,这个漫画的牛逼之处在于对超级英雄身份的反思,以及对于社会犯罪问题的探索,从这一点看,《蝙蝠侠归来》的动画版尤为精彩。蝙蝠侠的魅力是什么?两个字,孤独。几乎是一个人对抗着整个世界,但是他的目标又是极其明确的,不可动摇的。
所以,真正能理解他的唯有小丑,小丑几乎就是蝙蝠侠的背面,一正一邪,两个极端,只有疯子才能理解疯子。
这个动画版本,老蝙蝠侠最终亲手把小丑杀了,熟悉漫画的应该知道,蝙蝠侠的特点是从来不主动杀人,这应该是一种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的法律不鼓励死刑,并且很多州是完全废除死刑的。
杀小丑,是一种长期压抑后的爆发。影片最后,蝙蝠侠甚至组织了一支军队,正如之前说的,人一但击穿了底线,就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了,这一点估计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一层含义。
上周最要紧的事情是看了半部电视剧《天道》。
还没看完,无法盖棺定论,感触良多,下周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