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简单的镜子
转载请标明原作者和出处
也可以关注 我的简书
《放学后》除了推理逻辑以外,我认为东野圭吾想向读者传递的一个想法应该是:“当想去珍惜的时候却已来不及”。故事主角前岛通过描述高中学校的杀人事件,当他找出凶手,并探明杀人动机时,才发现高中生认为纯洁美好的东西,感觉被掠夺,而产生自杀情愫,其好朋友了解之后为其报仇。探其究竟,杀人动机仅仅是高中女生自认为的强奸的眼神。
除此之外,对于主角前岛人物的塑造也是颇费心思。从一开始,前岛对自我职业生涯的态度就是“我走上讲台并非因为对教育感兴趣,也不是向往这个职业,只是顺理成章的结果”虽然没有特别想干的工作,也并不讨厌“,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没有自己追求的目标,随现实推动而动。在家庭方面,前岛与妻子的婚姻的态度:“继续交往,说多一些话,举行婚礼”随波逐流,并未对婚姻有自己的认识。再到对尚未出世的孩子“妻子想要孩子,医生劝说都没有改变我抹杀幼小生命的意愿”不考虑妻子的感受,对婚姻和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的自私态度。甚至在对高中学生惠子的感情态度上,暧昧不清,与学生关系处理不妥当。故事从头到尾似乎都在塑造前岛处理不决断,生活压抑,不能下定决心而被高中生利用,作为整个杀人诡计的一颗棋子。
在文章最后,即将死亡之计,他忽然体会到了那句话“当想要珍惜,一起已来不及”。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作为,自己的自私,自己的不负责任对妻子造成了多大伤害,也意识到自己去妻子的亏欠。继而写出" 裕美子会杀我吗?痛苦中我思索着这个问题。回答是:也许会。“我没有给过她任何东西,不光如此,还一直都在从她身上索取——自由、快乐,还有孩子,简直数不胜数。如果身边出现一个男人,能给她想要的东西,她当然会视我为障碍"。但我不能死,死在这里也留不下什么,只会让裕美子成为杀人犯。我倒在柏油路上,专心等待着有人路过。我还能等‘’ 看来,这次放学后的休息时间会更长了。我心里这么想着‘’。而最终前岛到底死没有,也无从知晓。
个人的一点质疑和看法
看完了东野圭吾的4大神作《嫌疑人X的献身》《放学后》《白夜行》《恶意》。其他几本书确实让我非常震撼,无论在故事推理,人物刻画,人性揭露的角度来说,都堪称经典。但《放学后》却让我稍许失望,从描述推理故事的角度来说,《放学后》的推理和故事确实环环相扣。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有点虎头蛇尾,在最后交代学校事件作案动机、自己遭到妻子谋杀这里,草草收尾。作案动机时靠偷听到的?excuse me?这种推理我不接受。再到妻子谋杀动机,通篇全故事,前岛与妻子的关系描述也并未有太多笔墨,剧情估计也不到十分之一,而且都是常人家里夫妻正常的沟通。唯一能拿出来说的估计就是“杀掉肚子的小生命”。在我看来,她妻子不至于为了这件事情而杀害自己的丈夫,毕竟生小孩是一件大事,确实是需要有一定经济条件和各方面都成熟的情况再生会比较好。(也许是因为个人还未有过小孩子,无法体会那种怨恨吧)
再到高中生的偏执思想,我也是经历过高中的人,但似乎很难体会到那种因为一点点这样的小事,而萌生杀人的想法。虽然回忆过去,自己高中时代依旧单纯、美好、纯粹,也是有自己想要保护和守护的东西。即使某些美好没有了,某些想要守护的东西不见了,被别人掠夺了,也很难会设计出如此复杂,考虑如此周全的诡计来谋害仇恨的人。我赞同,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出现有一点小邪恶,也许只是因为一点小事,也许曾经也想过自杀或者杀人,但高中生的理智还是会制止我们这么去做。所以我觉得这里描绘的校园故事让我感觉特别不真实。。。。
《放学后》词句
1.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总需要寻找某种依靠,但比赛中仍然觉得孤独,无法依靠任何人,那么该依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
2.闭上眼睛,好好回想之前的努力,自信会喷涌而出。
我们能依赖的只有自己曾经的努力和付出。
3.人的一生就是如此,只能一声叹息,可生命结束的也实在太仓促,没有留下一点声的余音。
4.假若真心相爱,必会情不自禁。
5.因为有所期待,难免会有所凄凉
以下是我写的关于东野圭吾的读书笔记,欢迎各位前来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