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之间嘛,可以好到吃饭、睡觉、逛街、洗澡都在一起,也可以烂到脸能给你抓破还不带声色的你信不信?
没错,我就是大人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大大的微笑脸)语文第一、数学第一、英语第一、物理化第一、史地政第一,嗯,总分也第一,总之,存在的奖项都让我占了。我很傲娇啊,爸爸妈妈和老师校长们都很爱我,在我们乡下,我简直就是“考神”一样的存在,七里八乡的都知道我。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我的一位朋友离我越来越远。
一、烟雨缥缈忆童年
“娜娜,吃过饭了吗?我们一起去上学呀。”
——“好呀,这就走”。
很巧的是,我们名字最后都是“娜”,闲暇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还讨论是不是上世我们是亲姐妹,所以这世的名字都是一样的。不过为了区分呢,别人都叫她中间的名字——慧慧。
小的时候,我很内向,不会吵架,没有家族的表哥表姐一起上学,学习中等,老师也不会注意到我,于是就有别的小团伙经常欺负我。我手无缚鸡之力,打不过,也不敢打,毕竟“打架就是闯祸”的思想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
无奈造化弄人,我和那个小团伙的人竟然成了同桌,于是课堂就变成了我们的战场——两个人互相薅头发。毕竟这种事情都是互相伤害的,忍不住疼了我就会默默地哭一场,被慧慧发现了她就会去帮我吵架,找我同桌理论并警告她少对我动手。真的,慧慧就属于那种能说会道的巧嘴人物,她就是我童年的“超级雄辩家”,跟她待在一起超有安全感。
后来四年级来了位新的同桌,他是我们班第一名,并带着我的成绩一路飙升,一学期下来,我的数学超过了他,总分也跑进前三了。要知道,在那个年纪,分数就是王牌啊,老师开始重视我,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了,“翻身农奴把歌唱”,我的腰板儿直起来了,和我玩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慧慧没有说什么,放假的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在一起玩。编花环、叠纸、做钗子,她喜欢做这些,而我也喜欢让她摆弄我的头发凹凸造型,两个人经常边看古装电视边模仿头饰进入剧场情节,在一件床单也能幻想成拖地盛装的时光里玩的不亦乐乎。
十二三年前,我不会骑自行车,去哪里都是她骑车带我,累了两人就一起推着车子跑,拿着两块钱去七八里地外的村庄赶庙会,顶着大太阳一起跑去隔壁村的外婆家吃西瓜……可这一切慢慢消失了。
二、蒙蒙江波毁友情
晚饭过后,我总会去找慧慧,本来心情挺好,她的妈妈却总会在我到来的后说一句“你看人家娜娜,学习多好”。一时间尴尬无比,我们总是不接话,随后悄悄地去另一间房间玩。我很歉意的对她尴尬一笑,她便懂了,“没事啊,我妈就爱这样,我都习惯了”。听她这么说,我也没太在意,自以为只要我不在她面前摆臭架子,她就真的不在意,殊不知,我们都只是“女孩子”而已。
初中的学业渐渐有些紧张,我们也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里,联系的频率变低,想着是大家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得已吧。放寒假了再接着玩呀~
“慧慧,你在家干嘛呢,我来找你了”。
——“呀!娜娜来了,这次拿了不少奖状吧”?
“没,阿姨,慧慧也拿了”。
——“一个进步奖而已,哪有你考的好”。慧妈一脸嫌弃的说。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僵在原地不知是进还是退,慧慧仿佛早知会有这么一幕,拉着我就进了她的卧室,拿起手机(当时很令人羡慕,还是粉色的),给我讲起了她网恋男朋友的事情。
“我跟他这周末见面,你陪我去吧”。
——“好吧,好刺激啊”。
我惊讶于她网恋的事实,却又为她给我说小秘密感到开心。
“娜娜,我先出去一下,你在这儿等我会儿”。
我在她的卧室里四处乱瞟,她又在墙上贴了好多画,啊,这是这次的奖状,她应该很开心吧。嗯?多了几个字?
字很小,写道:“我恨她,我终于也拿到了奖状……”。
她是不愿让我看到的吧,所以字写的很小,可惜我当时没有近视。心是一钝一钝的疼,有被冤枉的委屈、有被践踏的侮辱,一个人得多恨另一个人,才能做到不动声色的忍气吞声再表面左右逢源?我不想再往下想。
“我想回家了,我先走了”,在院子里大喊一声我便逃也似的走了。
这种事情解释不得,越是解释,对方越是觉得你在羞辱她,青春期的我们,总是有一颗脆弱的自尊心。
她和另外两个人组成了小团体,后来她们都不上学了,关系也更加密切。甚至当着我的面指着她们说,“这是我的闺蜜”。
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有点可悲,也许真是行为我太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了,或者,又是因为家长的那句“你看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