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4讲《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

第4课《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

《讲义》第3节说的是特点。

一、独特的医学理论:人体观、疾病观、疾病防治观

所谓独特,那当然是有参照物嘛,现在最大的参照物就是西医,虽然西医是后传入中国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研究《内经》的学术特点的时候,恐怕还得考虑这一点。《内经》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研究的角度和方法,而形成了独特的人体观、疾病观、疾病防治观,我们还是按这几个题目来谈这个问题。

人体观,也就是怎么看人体。一方面是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放入到天地、自然、社会之间来看。另一方面是认为人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来维持生命的,气机的正常运动是升降出入,气机运行正常则人体正常。现代医学新的观点是,把生物、社会看成是一个整体,其实《内经》那时候就已经是这样看了。

疾病观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和谐观,人体失于和调、不和谐了和就是疾病,再具体点说,阴阳失调了就是病,阴阳就包括气血、脏腑等很多,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的,“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嘛,“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它可以用阴阳来概括一切东西。简单不简单、简单,复杂不复杂、很复杂,太复杂了,但是归纳起来又很简单,就是阴阳失调了嘛,咱们想法调得平衡了病就好了,所以疾病观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和谐与失调的问题。和谐就正常,不管什么呀,说气血多了就好吗?气血充盛、旺盛是好事,但是过多了、瘀滞了那不是坏事儿了嘛。七情谁没有啊、是正常的,但是过分了那不就坏了吗,高兴好,高兴大了也不好,过喜也伤心嘛,“喜则气缓”嘛,那就是失调、就是病。《讲义》说《内经》根据“奇恒常变”的观念确立了自己的疾病观,“奇”就是特殊、“恒”就是正常,“常”就是正常,“变”就是变异。正常就是健康、不正常就是病。体内的阴阳之气的和谐、有序、统一那就是健康,反过来就是病态。所以关于分析疾病的问题,可以说我们中医很提纲挈领了。

防治观其实就是从整体机能和调的角度,来防治疾病。其特点就是整体、机能、动态的和调。比如喝一碗汤药下去了,说这药准到哪儿、不到别处,那不可能,说针刺合谷只治牙痛、不治别的,那不见得,应该人整体的角度、同时更主要的是调节机能的角度,不是说我们不看形体、只强调机能,没有形体哪有机能呢,但是我们在观察、治疗的时候,是把机能摆在第一位的。在注意调节机能的时候,同时又是动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说学了老师一个经验方吧,你长期老用那经验方那有的时候是不灵的。尽管是经验方,但它疾病变了、情况变了、环境变了,它就不行了,所以经验方也要跟着变。比如前面说的,要按照五运六气来治病,今年的运气和去年运气不同了,今年上半年之气是“太阴湿土司天”,所以是湿气盛,可下半年就是“太阳寒水在泉”,就是寒气重了,所以同样是感冒,上半年的药方和下半年的药方就要有区别。

还有一个谐调,总的是要想办法使人体动态地调和、和调了,阴不足了就要补阴,阴不足、阳太盛的在补阴的同时还要泻阳,总之是要使他和调嘛。所以整体、机能、动态谐调,这是疾病观中很重要的问题。不光是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你都得在那儿搞平衡呢,当然不可能绝对平衡。标本、缓急的问题同样也是、要达到的目的同样是整体、机能、动态的谐调。

正是因为中医有了人体观、疾病观、疾病防治观,所以在诊疗时才有它独到的、特殊的地方,换句话来说、对照来说,就和西医有些地方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大叶性肺炎,西医都是使青霉素,中医你都用什么“麻杏石甘汤”就不行,对证了哪个方子都能使、都行,不对证哪个方子都不能使,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化,这就是学习中医必须要掌握的特点。当然,这个特点是我们的优势,因为这个法子解决不了我还有别的法子,思路很广、很宽;但是也有缺陷,这方法很难掌握,你说今儿使这方、明儿使那方,我怎么才能学会了啊,你最好老师教我一个方子,我一辈子就用这个,什么病都能治好了,这个中医办不到,实际上西医也很难办到,相对来说中医活动的范围就更大。从这一点来说,对我们中医学习者的难度确实是相对比较大。

二、方法论特点:从功能、整体、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所谓方法论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对我们医生而言,怎样认识疾病、怎样治疗和预防疾病,这就是方法。从层次上来说,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学科的方法论。中医的方法论是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学起中医来就觉得很自然和相对容易,我们历代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归纳起来有3点,我们使用十几年了,也就是说从第6版教材开始提出这样3点。

第一是从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换句话来说是重视功能,把形体摆在第二位,所以有的时候只靠X光、用CT、核磁是查不到的,但中医从功能角度查出来了。这不是说谁对谁不对,是因为它们学术特点的不同。比如最简单的、《伤寒论》说的少阳病,“心烦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还有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这些个少阳病的特点,中医一摸脉是“弦”、不见得“数(shuo)”啊,你要做常规的理化检查,很可能这个病人什么都查不到,一切都正常,体温正常、血细胞正常,查什么都查不着,那你说是什么病?中医说的很明确,这样的就是少阳病,就是“小柴胡汤”类能解决的。西医碰到这样的情况就会说你没病,没病怎么会难受呢?我在这儿不是说西医不行,我是说思想方法不一样。我们强调的就是功能,这是机能、你查不到证的病理,查不到这个证的实质病变的问题出来啊。说X光一透就出来了,那基本就不是少阳病了。所以我们是从功能的角度、就看他功能对不对,都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了,就说明功能肯定不对,他肯定是在功能上出了毛病。

中医把解剖的问题,把实质的脏器、形态的问题不是完全不想,而是放在第二位上,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重点是功能的问题,这只能说是个特点。比如说这人胃不好、胃痛,吃饭食欲不好、胃脘又疼痛,吃了中药胃脘不疼了、食欲改善了,身体就健康了,从传统的观点来说这样的疗效就相当好。可是西医再检查、做个胃镜下去,说看出原来有糜烂性胃炎有改善,但并没有彻底解决,他要再治疗的话,就必须得把那个糜烂进行彻底的解决,尽管食欲仍不好,它也认为是治好了。这是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这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说各有自己的侧重面。

而中医的侧重面是功能摆在第一位上来谈,所谓的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上所说的“以气而不以质”,气不就是功能吗,主要是观察它的气,不是重点观察它的形态,它就是有这种特色。比如摸摸脉,可以知道病人的腹胀、心跳、心慌这些个功能性的问题,但只靠号脉就知道病人的溃疡面有多大、恐怕很难说。但是从脉象上说,我们确实知道他功能性上的障碍,甚至知道障碍在什么地方、轻重程度,都可以摸得出来。

比如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它实际上是讲的五脏功能活动系统,而不单单是某一个脏器,说心、心是什么?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之华在面、心气通于舌、心与夏气相应,在声为笑,在志为喜,经脉是手少阴心经,而且还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这些都是心,绝对不是解剖的那个心脏。

第二是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这个我们反复强调过了,天地人一体、人本身又是一个小天体,人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整体观太重要了,比如就说“心藏神”,是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的,心主神明是单独讲的心吗?即使这一篇,它也没有排除肝,肝胆都和神明有关系,决断、谋虑不都是神志问题嘛,所以中医看任何问题的时候,它都是从整体的、谐调的角度,它看“心主神明”是放在十二脏腑之间来考虑的。再说了,《内经》还有一个五脏都藏神的说法,因为神包括人体的一切精神活动在内的,就包括神、魂、魄、意、志,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叫五神、五神分藏于五脏,这不就是一个整体的、谐调的观点了吗?所以在临床上,碰到神的问题,就不能只考虑心的问题,比如他健忘的话,你单纯去治心、就不许治肾?或者就不能治别的脏?大概医生不是这么当的,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分析这个问题。

第三是从变化的角度来把握生命规律,刚才谈哲学思想时就谈到这个问题了。《内经》有很权威的话,说气“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是有形之质,凡是器都有气,这个气必须有“升降出入”。“器者,生化之宇”,所谓器,就是里头有生化,生生化化不息,在那儿运动不息地。人体生命过程就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刚才我们讲的“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也是在讲“神转”气血、生机在那里正常地、有规律地运转,而不能回,回就包括停滞、逆乱,回了就得病了,甚至要结束了。

《讲义》说,在医学理论当中,明确表述了生命运动变化的原理,医学概念也具有时间性。比如说五脏,它叫四时的五脏,《素问·金匮真言论》叫“合于四时五脏阴阳”,它把四时、阴阳、五脏都联系起来看待了。因此在讲到肝的时候,实际上也考虑取春天了,也考虑到清晨、寅卯时也是肝木之气。大家最常用的、说是证候,证就是证据、候本身就有时间概念在里头,而在《内经》里所说的候、在《六节脏象论》上所说的候,它把五日谓之候,5天叫一候,三候谓之气,三候就是一个节气了,六气谓之时,六气就是3个月了,所以四时就是春夏秋冬了,四时谓之岁,四时就是1年嘛。中医我们成天说辨证论治,就包括证、候,虽然没有叫做时间医学,但它讲人体与时间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比如说人体的生理,一天的早上、中午、晚上是不同的,说平旦人气升,太阳刚一出来人体中的阳气开始也升;日中阳气隆,正中午了自然界的阳气最旺盛,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所以这个时候人体的抵抗力最强,一般的话,大中午得感冒的很少;说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太阳落山了、自然界的阳气不足了,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差了,气门、汗毛孔就该关闭了,不关闭老在那儿出汗,就特别容易感冒,所以下午运动完了要注意及时穿好衣服,中午运动完了不穿衣服也不大容易感冒。

至于从五运六气来观察问题、至于针灸子午流注的针法,不同的时辰扎不同的穴位,其主要的依据就是时间,这不是就是时间节律吧,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使用了千百年的方法。

三、别具一格的诊治方法:

诊治的诊包括四诊,望闻问切在《内经》里就已经提到了,在《难经》里讲得就理明确了。

望诊包括望面色、舌苔、形态。

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要听出角、徵、宫、商、羽五音,通过五音来辨别疾病所在,这个近年也有专门的论文,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再对应就是肝、心、脾、肺、肾,所以五音与五脏是有关系的。比如听到的五声,有呼、有笑、有歌、有哭、有呻吟,这都是需要听的。当然还有辨别人的气味,这都是闻诊。

问在《内经》里就讲得很详细了,包括工作顺心不顺心。

切、切脉是切,按、循按各个部位也是切。

四诊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而且也是使用几千年的东西了。特别是“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它里头有变化,它就能再现出来。所以就能通过外在的形象,来了解内在的疾病。《内经》还举例说,看到这个草长得茂盛与否,就知道这个草的下面是不是有水、土地是不是肥沃,所以能“以外揣内”。《灵枢》还有一篇,篇史就叫《外揣》,从外边揣测到里边去,这就是思想基础、哲学基础。正是有了这们的基础,才有了独特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现在实行的什么自然疗法、全息疗法等等疗法,从具体而言,当然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医也在不断地发,但是从《内经》创立时代,方法就已经提出了很多,药物疗法有内服、有外用的,针法、灸法、按摩、导引疗法,还有刺腹水的方法,我看了,《灵枢·四时气》篇,那是公元前的文章了,它有放腹水的方法,它和现代放腹水的方法在基本原理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它说取坐位,让病人坐着,然后在腹脐下用一根铍针、像剑峰一样的针扎个眼儿,然后放上一根空心针,叫筒针来放水,同时要用布带子肥腹部围紧了,说不围紧了病人就会烦闷,还说不要一次把水放尽,要隔一天再放,不然的话这人正气受不了。那你说这套方法和现在临床方法有什么区别,现在只不过是侧着躺,现在是在粗针管子抽出来,也要把腹部勒紧,没什么大原则的区别,2000年前我们就使了嘛。当然还有寒冷疗法、饥饿疗法、放血疗法、熨贴疗法、洗浴疗法、精神疗法,很多很多,创造了非常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

《讲义》第4节说的是学术价值

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对生命科学具有重要价值

《内经》对于生命规律的认识,到现在,我们仍然有继续研究、不仅是很必要,而且是必须,通过对《内经》理论的研究,很可能对现代医学、对于生命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会有重要的贡献。很多问题现在在医学上并不是很明确,没有真正能解决得了的。举例来说,就说人的大脑,从西医角度看,大脑是认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大脑是怎么认识问题的?对于某些问题,大脑中间是怎么活动的?你不是说它里头有细胞、有基因,每个活动基因是怎么变的?恐怕说不清,而且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就只是大脑吗、跟别的地方没关系吗?胃肠对精神活动没影响吗?恐怕不是。而中医可以从另外很多角度上来分析这些问题,并且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线索,很可能会弥补两个现代医学认识方面的不足,因为现代医学认识绝对不是唯一正确的认识。有时见到一些报道觉得挺有意思的,比如有人移植了心脏,移植后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查的结果呢,是原来献心脏那人的性格,你用现代医学就解释不通啊,心脏跟脾气、性格没关系啊。就目前来说,现代医学仍有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从中医的角度就可以开辟新的途径,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中医不但要治病,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运用多学科研究医学,建构了天地人“三才”的医学模式

近年才提出来,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西医原来的观点就只是生物的,后来才联系到还有心理的,近年才提到还有社会的。我记得50年代上大学、学西医知识的时候,心理问题在内科学上不谈的,说心理会造成疾病、不会,那时最行进的理论是巴甫洛夫学说,是拿狗做的实验,说它可以有条件反射,作为西医课新的东西学进来,当然近年来西医也谈心理的问题了。心理致病我们中医从《内经》时代就讲了多少遍了吗、讲得很深刻了吗,社会问题《内经》也谈到了,人的生活、社会地位的问题,心理顺利不顺利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嘛。所以从医学模式上,我们中医《内经》有很好的东西。

三、独特的医学发明,创建了世界特有的疾病诊疗体系

当然西医学有个望触叩听,和我们的望闻问切有类似之处,但是那相差很远。西医摸脉的话,只看跳的次数,跳得次数多了是心动过速,跳得慢了是心动过缓,而中医摸得绝不只是一个跳得快慢的问题。正是这个特有的诊疗体系,使得我们中医学在2000多年来,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在世界上各国的传统医学几乎已经没有的情况下,只有中医学做为传统医学是在日新月异,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进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医学家们的重视,所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是很多的,据说仅次于北大留学生的数量、在北京100多所大学里面,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个规模不大的大学,但是她的留学生的数量却是仅次于北大,说明我们中医学受到了各国医学家的瞩目。当然,这既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去学习,不断地去加以发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