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放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多部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而动画的诞生比电影还早三年,1892年10月28日,艾米尔•雷纳德公开放映他的实验性动画片,标志着动画的诞生。
在国际动画协会(ASIFA)的推动下,10月28日被定为世界动画日,每年的这一天,在全球范围内都会举办大量的放映会、展览、游会等动画相关活动。
今天FUN叔就和大家谈谈动画的诞生与早期动画片。
1.“视觉暂留”原理的发现
动画片的源头始于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发明了“魔术幻灯(Magic Lantern)”。这是一个利用透镜和灯光的折射,将图案投射到墙壁上的装置,和现在的投影机有点像。到了19世纪,“魔术幻灯”已经是欧洲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之一。还出现了“活动画景”、透视画、巨画等改良版。

这时,“视觉暂留(Persistence of vision)”原理被研究了出来。“视觉暂留”就是指人在看东西时,当所视物体消失后,它的视象还会在视网膜上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正是动画产生的生理依据。
很多人利用这个原理创造了各种装置:如“幻透镜”、“西洋镜”、“实用镜”、“魔术画片”、“手翻书”等。
这里面,爱德华•穆布里治(Eadweard Mudbridge)的实验比较突出。自1873年开始,他拍摄了一套马在飞奔的微型立体幻影;1877年至1879年间,他将马在奔跑中的连续照片翻直成回转式画筒的长条尺寸,将之搬上“幻灯镜”演出,大胆地将魔术的幻光影、西洋镜和摄影融于一体。

他发明的“变焦实用镜”,被称为“第一架动态影像放映机”。后来爱迪生在发明相关器材时,也受到了穆布里治的不少启发。
2. 动画始祖艾米尔•雷纳德
1882年,发明“实用镜”的艾米尔•雷纳德(Émile Reynaud)开始手绘故事图片,起先是绘制在长条纸片上,后来改画在赛璐璐胶片上。1892年,艾米尔•雷纳德在巴黎蜡像馆开设“光学剧场”放映他的“影片”,现场伴有音乐与音效,引起相当大的轰动。

然而1895年电影发明之后,“光学剧场”的号召力每况愈下,卢米埃尔的电影放映机打败了雷纳德的光学影戏机,雷纳德很快宣告破产。但是就直接涂绘胶片这项技法而言,艾米尔•雷纳德可说是动画始祖。

3.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
1888年,一部连续画片的记录仪器诞生于爱迪生的实验室。1900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英国移民斯图亚特·勃拉克顿(StuartBlackton)用粉笔素描雪茄和瓶子,拍摄了被称为“把戏电影”的《奇幻的图画》(The Enchanted Drawing)。

1906年,勃拉克顿制作了《滑稽脸上的幽默相》(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被公认为世上第一部动画影片。影片一开场是画家的才艺表演,接下来画活动起来。勃拉克顿使用了“剪纸”的手法,将人的身躯和手臂分开处理,以节省逐个重画的时间。后来他又陆续做了几部短片,包括1907年的《闹鬼的旅馆》,不仅使用当时流行的融叠、重复曝光的技巧,更将动画技巧运用到影片,造成了轰动。
4. “当代动画片之父”艾米·科尔
1907年,法国人艾米·科尔(Émile Cohl)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漫画与电影结合的动画片《幻影集》(Fantasmagorie),成为全球首位动画家,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1908年至1921年间,科尔共完成了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他的动画不重故事和情节,倾向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如图像和图像之间的“变形”和转场效果。他所秉持的创作理念是使动画成为自由发展的图像,并坚持个人创作路线。此外,他也是利用遮幕摄影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者。

5. 动画家温瑟•马凯的创举
还有一位早期的伟大动画家是温瑟•马凯(Winsor McCay)。马凯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的艺术潜能的人。1911年,马凯制作了生平第一部动画片《小尼摩》(Little Nemo),内容取自他的漫画人物“小尼摩”的逗趣动作及其经历的怪事。他亲手一格格着色,动画从此有了颜色。

1914年,马凯推出了电影史上著名的代表作《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他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情节,所用原画超过5000张,运动流畅,时间换算精确,显示了马凯不凡的透视力。

1918年,他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记录片《路斯坦尼雅号之沉没》(The Sinking of the Lusitania)。船沉入海中,几千人坠海的画面,让观众十分震撼。为了重现当时的情景,他画了将近25000张素描,这在当时可说是创举。

马凯以一个漫画家专业的素养为动画开辟的路线,也预告了美式卡通时代的来临。大概也是此时,美国和欧洲动画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
6. 戴夫·弗莱彻发明转描机
戴夫·弗莱彻(Dave Fleischer)的最重要的成就是发明了“转描机(Rotoscoping)”,这个装置允许动作实况连续场景转换为帧帧相连的绘画。可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一五一十的转描在塞璐璐片或纸上。他在1916年创作的艺术短片《墨水瓶人》(Out of the Inkwell),就是利用转描机和动画技巧制作出来的。

弗莱彻把主人公墨水瓶人与真人画家间的关系设计成为了互动式的情节关系,将真人与动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1921年弗莱彻兄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直到1942年,这个工作室都是仅次于迪斯尼的动画工作室。
7. 第一位卡通明星“菲力猫”
1919年,菲力猫在动画短片《猫的闹剧》(Feline Follies)中首次登台。菲力猫的影片包含了很多表现动画特性的视觉趣味,沿袭了马凯创造葛蒂的诀窍,赋予菲力猫独特的个性,并设计了好几款表情和姿势,使得菲力猫在众多动画角色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连续10年最受欢迎的卡通角色。其欢迎的程度可和后来的迪士尼卡通人物媲美。

此外,菲力猫还是美国首只成为商品的卡通角色。菲力猫玩具、菲力猫唱片、菲力猫贴纸……在当时大受欢迎,一套延续至今的电影周边销售模式由此建立。
8. 定格立体动画的开创者:斯塔列维奇
拉迪斯洛夫·斯塔列维奇(Wladyslaw Starewicz)是俄国动画片的奠基人。1912年,他创作的《美丽的柳卡尼达》)(Prekrasnaya Lyukanida)、《摄影师的复仇》(Местькинема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ператора)等一系列作品,成为世界动画电影艺术史上最初的艺术立体动画片。《摄影师的复仇》是一部用逐格拍摄手法摄制的动画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甲虫当作拍摄对象,以拟人手法表达。

1920年,斯塔列维奇迁居法国,继续制作实物动画,1924年他又制作了逐格拍摄实物动画《超时空魔钟》(Les Contes de l'horloge magique)。他的这些影片是首批出口到美国的俄国电影作品。

9. “达达主义”创始人:汉斯·李希特
汉斯·李希特(Hans Richter)原为达达主义派画家,1910年代开始拍电影,是前卫电影工作者中的佼佼者。他在1920至1925年间制作了三部短片:《节奏21号》(Rhythmus 21)、《节奏23号》(Rhythmus 23)、《节奏25号》(Rhythmus 25)。通过时隐时现、飞来飞去的方块与三角,试图营造出纯视觉的音乐节奏感。但是由于实验色彩太过浓厚,制作也过于粗糙,很难博得观众的好感。

1926年,汉斯·李希特进一步研究摄影机及镜头特性后,制作了一部探索人类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关系的动画短片——《电影学习》(Filmstudie)。次年他又制作了《通货膨胀》(Inflation)。
1927至1928年间,李希特为‘Baden-Baden音乐节’制作了一个动画短片《早餐前的幽灵》(Vormittagsspuk),讲述了一个关于帽子、项链、咖啡壶如何造反的故事,那时有声片还没出现。

10.米老鼠诞生
从1920年以来,迪斯尼片厂就开始致力于发展大众化的卡通动画。那些动画艺术家们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作绘画训练、题材讨论、大众娱乐电影分析。大量的付出和努力,产生了举世公认的成效和影响。现代动画所使用的每一项技术,大多是那时发明出来的。
1928年11月18日,《威廉号汽艇》(Steamboat Willie)的首映标志着米老鼠角色的诞生,这也是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

影片大获成功之后,1932年,迪士尼又推出第一部综艺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这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

1937年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除了是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外,也令迪士尼的经营方针由制作短片转至长片。接着1940年的《木偶奇遇记》(Pinocchio)与《幻想曲》(Fantasia)则被视为迪士尼最优秀的长片。

本文由热FUN原创,欢迎关注,与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