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面的故事,那些仿佛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的情节,在他的朴实叙述下折射出不一样的细腻的情怀。
有亲友,有同事,有儿时的伙伴,那些凌乱穿插在他记忆中的人物,都有着你我熟悉的轮廓。
而淡淡的讲来的那种韵味,更是让人觉得特别享受,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对兄弟手足之情的牵念,对朋友携手之情的温暖等等都在字里行间呈献。
《爱》一篇烂俗的爱情故事。关于一个笨拙的老实人和一个妓女之间的事。却莫名感动。故事发生在军营中,总让人想起电影《军中乐园》的种种。每一个人背后都有着许多艰难和心酸,最珍贵的真爱却是我只爱你这一人,与身外之物无关。看这个故事,突然就是让人很有奋不顾身的冲动。而且,我们应该给每一个人以平等的眼光,不先入为主,不平白蔑视。这实在很难。
他们应该会是好父母,因为他们的爸妈欠他们的那部分,一定会加倍还给自己的孩子。
本周阅读《这些人,那些事》,一本簿簿200页的小书。从作者吴念真的笔下,看到上个世纪台湾生活的乡土人情。
“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会说故事的作家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
让他从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和他没有关系的陌生人,描写下心底很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很真实的感动。
每一个小故事都带浓浓的回忆与追忆。
自己也回想起上学时情景,当年许多真挚的友情,如今早以各分东西,再不来往。
每个人生阶段都每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因为阅读了这本《这些人,那些事》,我也重新追忆了起自己年少时的欢喜与忧伤。
有些人,有些事,也许早已淡忘,但那些在生活中偶然遇见,陌生人的故事,有单纯美好的童年。
仿佛这些事重新发生在的我眼前,告诉自己认真对待身边的人,知足常乐,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让不幸微不足道,告诉自己是平淡才是幸福。
于是我对于身边的小事也会格外的留意,昨天去市场买鲫鱼,准备给家人做鲫鱼豆腐汤,因为我自己不会处理鱼,所以都会请买鱼的师傅,给鱼收拾干净。选好鱼后开始处理鱼的内脏,我发
现傍边一直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总想帮忙,杀鱼之前需要先拿木棍把鱼打晕,男孩连忙去拿木棍递给师傅。
还和卖鱼师傅不停说着话。
男孩的腿站在那里,总是弯曲不直,走起路来也并快,两只脚像“企鹅”一样一晃一晃地走路。
他仔细地看着杀鱼的全程,似乎也想尝试尝试。
我猜测他们应该是父子俩。
看到这样的场景眼圈突然湿润,心里很心疼这样的男孩,像他这样正常的孩子,在暑假里不是参加各种兴趣班,就是和父母出去旅行。
但又被这样的画面感动着,我想这样的亲子关系一定相处的很融洽。
好的亲子关系,跟物质关系真的不大,突然那刻自己被治愈了。
文章中描写的这位老阿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姥爷,这是我特别幸福的事情。姥姥姥爷有三个孩子,两个孙女一个孙子,一个外孙女。
记忆中每次去姥姥家,热情的姥姥总是会把家里有的各种好吃的食物给孩子们拿出来,小时候家里物质条件并不好,年轻时特别的勤快,拿手的就是做的各种面食,但是只要是有孙子孙女去看她,吃饭时总是给盛上满满一碗饭,上临走时就会说拿走她蒸的花卷、花枣馍、包子;或是自己腌咸鸭蛋和芥菜丝。
姥姥和姥爷住在房子有一片空地,院子里的老人在那里种菜,小青菜、空心菜、南瓜、西红柿……一到夏天那片菜园大丰收,各种蔬菜成熟。
姥爷喜欢在菜园里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今年姥姥姥爷已经快90岁的老人,需要子女们轮留去照顾他们,身体越来越差,每当我去看望他们,他们仍然跟我说带点东西走,那都是老家给他们带的花生、黄豆、玉米面等食粮。
这就是老一辈的人,永远想为你做点什么事,永远把认为最好的留给我们。
看完这本《这些人,那些事》,书中每个小故事组成了作者年少到成年时的回忆,故事就是由这些平淡生活连接起来的。
如果知道生命的尽头,还会有各种要求吗?
人生短暂,年幼时盼望自己赶快长大,再也不用听父母的唠叨。
生命里的人来来去去,有一种告别本书的意味。正因为这些人、这些事才让生命丰富而完整。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
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