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原理应用无处不在。
今晚我们早早吃完饭,老公看天还很早,提议去马莲台转转,我欣然应允。我俩驾车来到马莲台岔路口处,停好车,看到路边还有农民在卖东西,我俩买了些蔬菜、桃子、苹果等,就顺着木栈道行走。
由于木栈道是沿着沟的方向在沟中间铺设的,两边是绿草、树木,虽然走在木栈道上没有风,感觉空气还是比较清凉的。当我俩从木栈道走到泊油路上时,立马感觉空气热了起来,用手一摸路面还热热的。我们在这种热烘的感觉中往上走,走到顶好不容易来了点风,才感觉有点轻微的凉快。当我们走到沙子土路上后,那种热乎乎的感觉没有了,土地对热能量是完全的吸收。
我们折回来走进莲台山庄,穿过悬浮桥走进一片桃园,沿着桃园边上的路走,虽然没有风,但没有热辐射,也感觉比较凉快。
我们在沟通时也会产生同频共振。今上午我和单位的年轻同事沟通,我告诉他某个职工进步很快,领导很赏识他,他表现的状态就是特别有思想,在汇报工作时,有工作总结,有问题分析,有解决的办法。别人汇报工作时往往仅仅是罗列出干的事情,没有思想的分析,因此一比较就看出谁的水平高低。我还告诉他,随着工作职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是需要协调好人际关系,所以要趁现在利用每一次协调科室工作的机会,提升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我在给他讲解的过程中,他很专注的倾听,我知道我和他发生了同频共振,我所讲的内容是他所需要的。
由此,我感悟到家长和孩子沟通时能否发生同频共振?家长说的话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不仅不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反感的,怎么能产生同频共振呢?
那么如何能产生同频共振?要觉察孩子的需要,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想在哪方面有所提升?我们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和孩子同频共振,说到孩子心里去,和孩子产生共同语言,形成朋友关系,这时候家长再提出要求,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可见同频共振原理应用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