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千百年来,饺子一直是美食界的宠儿

饺子作为我国的传统美食,是万千中华儿女的宠儿。早在三国时期,饺子就已经出现了,那时的饺子被称作“月牙馄饨”等到南北朝的时候,是把饺子煮熟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到了唐朝,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几乎一模一样了。宋朝的饺子被称作“角儿”这就是“饺子”一词的的源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是出现在明朝的,并流传至今。

时至今日,饺子也不单单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种情怀,一种希望。年三十要吃饺子,大寒小寒要吃饺子,饺子似乎成了我们的一种仪式,一种庆祝的方式。如果问我,哪一种美食最能代表团圆,最能代表温暖,那我想一定是饺子。它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情怀。

儿时最翘首以盼的就是过年,我们在那一天可以贴窗花,穿新衣,还有母亲那碗寓意着辞旧迎新的饺子。母亲会和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擀皮、和面、和馅,那时候感觉母亲的手是有魔力的,一个个小小的圆圆的面团,母亲用手腕按下,用擀面杖转圈擀两下,一张饺子皮就完成了。把和好的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仔细捏好,确保下锅不会露馅。等到十二点,当春晚倒计时3、2、1的时候,一家人一边说着新年快乐,一边吃饺子,饺子下肚后,所有好的,坏的,都留在了去年,新的一年,开始了。

饺子发展到今天,正是注入了中华无数子子孙孙的情怀在里面。或许将来有一种水饺,能给我们一丝家的温暖,正如君福百家喜一样。每每品尝,总会得到丝丝的慰籍。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慈祥的看着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三十,与家人一起倒计时。那碗饺子,是对家的眷恋。

您的每一次转发、评论都是我创作的无限动力,不足之处欢迎吐槽、指正。谢谢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